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見底還未到來

http://www.CRNTT.com   2012-09-06 08:33:09  


  中評社北京9月6日訊/8月份,中國官方製造業PMI指數為49.2%,跌破了50%的榮枯分水嶺。與官方PMI回落的走勢一樣,匯豐PMI指數經季節性調整後從上月49.3大幅回落至8月份的47.6。作為經濟先行指數的PMI持續走低,很可能預示著中國經濟見底的時間窗口繼續延後。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當前,由於歐洲經濟二次衰退已經既成事實,歐洲陷入了財政緊縮、融資困境以及隨之導致的私人部門信貸量減少之間的惡性循環,而這正通過貿易鏈和信貸鏈,影響全球經濟、貿易及製造業產出,全球製造業出現同步放緩。

  文章分析,中國製造業大幅萎縮是全球製造業普遍遇冷的折射,這背後既有周期性因素,更有結構性因素。首先是“庫存-投資”周期一時難以有效啟動。從庫存看,零售庫存對供應商庫存消化幅度有限,企業進一步補庫存動力不足。從投資周期看,由於短期內全球尚缺乏新興技術和產業變革來提振資本回報率,即便是第三次革命也還處於前夜,因此,進入新的固定資產投資周期還為時尚早。

  而最根本問題是全球供需失衡的深層次矛盾還未得到有效解決。全球經濟的潛在總產出和潛在需求構成長期負面影響,去杠杆化是每一輪危機後的必由之路。

  從需求缺口看,發達國家過度消費導致了龐大的家庭債務,美日歐現階段陷入了規模約為1萬億美元的總需求不足狀態。儘管中國內需正在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主要需求動力,但中國消費的增加還不足以彌補美國消費的萎縮。中國家庭消費僅占GDP的35%。美國個人消費總額約10萬億美元,差不多是中國個人消費總額1.6萬億美元的6~7倍。相比之下,日本和德國家庭消費增加有一定餘地。然而迄今為止,這些國家從衰退中復甦的動力並非來自國內需求的擴張,而是像危機前一樣,依靠出口驅動型增長,因此,對全球而言尚有很大的需求缺口。

  中國製造業活動自身的情況則更為複雜。短期看,PMI指數的大幅回落表明歐債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的衝擊進一步顯現。作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歐盟在中國出口中占比為20%,因此,在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供應鏈中,歐債危機首先導致了中國經濟增長滑坡,進而擴散到更多亞洲發展中國家,形成了全球需求端(歐美)和全球供給端(亞洲)同步放緩的格局。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