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美關係:增加合作 減少互疑

http://www.CRNTT.com   2012-12-12 10:40:46  


中美戰略合作具有實質性的基礎,但戰略互疑則會成為常態,并可能導致對抗。增加合作、減少互疑是一個次優的、但現實的選擇。
  中評社北京12月12日訊/“增加合作,減少互疑——這是基於中美戰略關係定位的政策選擇。這種選擇能否變成現實,取決於政治家的判斷,社會精英的智慧和民眾的理性”。最新一期《新世紀》周刊(2012年12月10日出版)登載署名秦曉的評論文章“增加合作 減少互疑”,全文內容如下:

  中美關係有經濟、政治、文化(價值)三個相互關聯又具有不同特征的層面,需要根據每個層面的問題及三者的相互關係進行研究,提供政策建議。

  ■ 中美關係的三個層面

  在經濟層面,雙方是合作、競爭和摩擦的關係。合作是主流,因為雙方的互補性加大了“非零和博弈”的成分,同時作為全球經濟的兩個最大的利益相關方,它們是合作產生的全球效益最大的受益者。競爭則反映了崛起和現存的兩個超級經濟大國對發展空間、國際經濟秩序、規則的話語權、主導權的爭奪和較量。這種爭奪和較量會從商品市場擴展到投資品、金融、服務、高科技等領域,會從市場提升到秩序和規則。

  中美雙方理性的選擇是擴大合作、堅持規則下的公平競爭,減少政治因素產生的摩擦。從戰略上講,美國應接受中國經濟崛起的現實,中國應客觀認識到,雖然在規模上可以超過美國,但在綜合經濟實力上特別是技術創新、人力資源方面與美國仍存在較大差距,警惕“崛起後的自我錯覺”。更為重要的是對現存國際經濟規則應持參與、合作、改革的態度,而不是顛覆和另起爐灶。

  政治層面的核心問題是全球治理,即國際政治秩序及國際組織的主導權和影響力,也包括地緣政治。由於中美在全球治理特別是公共產品的提供上有許多共同利益,中國並未挑戰“二戰”後建立起的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國際組織和規則,雙方都選擇了合作態度,即所謂“合作夥伴關係”。但這種“合作”既有實質性的一面,也有策略性、工具性的一面,不是真正建立在戰略互信基礎上。

  國際關係是國家利益的交集,在地緣政治上中美的國家利益已出現衝突、對抗的交集點;在全球政治舞台上,中美在全球治理的理念和政策上也存在較大的分歧和差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