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影響未來的五大議題

http://www.CRNTT.com   2012-12-31 11:45:27  


 
  ■ 中國模式與普遍價值
 
  中國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選擇了一條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這條道路被稱為“中國道路”,這種模式被稱為“中國模式”。“中國道路”或“中國模式”實質上就是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實現社會現代化的一種戰略選擇,它是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一整套應對全球化和現代化挑戰的發展戰略和治理模式。中國不應該也不可能去照抄照搬國外的發展模式。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就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在這30年的探索和實踐過程中,中國為了應對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既取得了彌足珍貴的經驗,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但是,中國道路或中國模式並未定型,還存在著許多挑戰。
 
  不可否認,在“中國模式”和“普遍價值”之間也同樣存在著矛盾和張力。過分強調中國的特殊性,把什麼東西都貼上“中國特色”的標簽,就會排斥人類的普遍價值,阻礙中國向世界學習借鑒先進的文明要素。反之,過分強調人類的普遍價值,否認中國有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則會抹殺人類文明的多樣性。
 
  近年來中國理論界圍繞“中國模式”和“普世價值”的爭論,形成了針鋒相對的所謂“中國模式派”和“普世價值派”,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上述偏向。“中國模式派”對中國模式全盤肯定,認為中國模式極大成功,可以推廣。對普世價值則完全否定,認為普世價值是一個美麗的謊言。相反,“普世價值派”則完全否定“中國模式”,認為如果說存在中國模式,那也都是負面的,寧可不要。
 
  中共十八大報告一如繼往地強調“中國特色”,強調世情、國情、黨情,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強調“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但十八大報告並沒有因為強調“中國特色”而否認人類社會的普遍價值,首次將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些人類共同的基本價值確立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要素,提出“積極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
 
  在“中國模式”和“普遍價值”的問題上,我們要學會共性與個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法。一方面,不能認為人類只有一種發展模式,以普遍性否定特殊性;反之,同樣也不能只看到特殊性,就認為根本不存在人類社會的普遍性,以中國的特殊性去否定人類的普遍性。強調中國特色或中國模式,並不否定人類文明的共性。人類社會存在著共同的價值,不能簡單地把民主、自由、平等、人權、公正、尊嚴、幸福、和諧等人類的普遍價值,當做“西方的”或“中國的”。我們必須將中華文明與人類的普遍價值有機地融合起來,使中華文明進入人類文明的主流。

  ▲此文原載於《財新年刊》“中國2013——新視野”(財新《新世紀》增刊及《中國改革》2013年第一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