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在周期溫和復甦與結構調整中尋求均衡

http://www.CRNTT.com   2013-01-05 09:04:37  


 
  顛簸中尋找新結構均衡點

  文章稱,我們將結構性變革因素的調整映射在四個方面:中國的基礎設施投資、製造業投資、出口和消費,來分別考察中國經濟新的均衡點所在,這個新均衡點就是經濟增速和效益的再平衡點。

  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並未過度,未來有必要保持相對較快的增速。但決策層需要嚴格甄別投資區域和項目,在財務約束允許的範圍內,以投資於打破經濟發展瓶頸的基礎設施項目作為反周期的幹預措施。

  工業製造業投資難以扭轉下行趨勢,前景在於重新發揮市場規律,進行資源的有效配置,從而達到經營效益的提升。而地方政府之間競爭式的招商引資,推動產業轉移需要逐漸退出歷史的舞台。此外,依賴各種形式的補貼,通過政策鼓勵和廉價信貸,支持大型國有企業發展的方式也需要得到有效約束和限制。

  出口高速增長傳統模式的黃金期已過,但會在低水平企穩。未來發展模式將由簡單的勞動力密集型向複雜的勞動力和資本混合型產品傾斜,中國相對於越南等發展中國家有資本和生產率優勢,而相對於大部分發達國家仍有勞動力成本優勢,因此在例如機械及運輸設備等依靠資本和複雜勞動力的產業上仍可以發揮較強的競爭力,從而在保住國際貿易市場份額的同時進一步提高產品的經濟附加值。

  隨著劉易斯拐點和人口紅利拐點的到來,收入的初次分配格局將逐步改變,勞動報酬率在GDP中的份額將開始回升,由此將帶來中長期的消費平穩增長,經濟增長動力也將從“投資驅動投資”逐漸向“消費驅動投資”轉換,投資效益將會得到改善。

  一個探討:改革和轉型為什麼重要?

  文章表示,中國當前經濟模式是典型的“速度—效益型”經濟。在宏觀經濟研究中,一個很重要的困惑就是,為什麼中國經濟依然有接近8%的增長,而企業效益下滑的速度已經非常之快,而美國、日本等國家,雖然經濟只有3%以內的增長,但企業效益已經恢復。經濟增長速度和增長效益的取舍是建國以來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爭論課題之一,從目前經濟的運行軌跡來看,長的天平更偏向速度,而非效益。

  對中美兩國企業的ROE分解可以發現,美國企業的ROE水平在金融危機之後迅速恢復,主要是依靠銷售淨利潤的回升。對比中國,中國2009年以來銷售淨利率持續下降,ROE水平的提升主要依靠資產周轉率(即收入增速需要大於總資產增速,即需要GDP高速增長)和資本負債率的提高(即需要不斷加大杠杆)。這意味著經濟增長不是依賴效率等核心競爭力的提升,而是依賴粗放的資本投入和薄利多銷。

  我們能否轉到以效益提升為主的內涵增長上來?這取決於轉型的進展。外延式擴張的發展最終會接近資本的可投入極限和市場的可開發邊界,前者將造成增長的成本越來越高,後者將造成增長的收益越來越低,整體利潤率將不斷下降。而利潤率的不斷下降最終又將作用於資本的投入,當企業感到賺錢難或不再賺錢時,資本投入和市場拓展也將終止,經濟增長難以持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