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石油中石化難逃霧霾推手之責

http://www.CRNTT.com   2013-01-24 11:12:47  


 
  中石油、中石化是油品升級的最大障礙

  在中國的煉油能力構成版圖上,中石化幾乎占據半壁江山,它與中石油相加接近80%。在整個的油品質量博弈中,石化行業左右著油品質量標準的制定。據農工黨中央的數據,全國石油產品和潤滑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人員構成中,90.9%的委員來自石化系統,2.3%的委員來自汽車產業系統,4.5%的委員來自環保系統,主任委員來自中石化,且秘書處設在中石化;而在石油燃料和潤滑劑分技術委員會人員構成中,石化系統委員占70.3%,汽車產業系統委員占8.1%,環保系統委員占5.4%。

  如此比例的席次,很難實現根據對環境質量的需求來制定機動車排放標準測量方法和相應的燃料標準。雖然油品升級在技術上不存在難題,但如果要提升油品質量,最主要是需要配備一套加氫處理能力裝置,制氫裝置又是高耗能易爆裝置,這些都將增加煉廠的投資生產成本和安全成本。一個260萬噸柴油加氫精製產能的項目,需要投資5億元左右,包括其他配套裝置在內的油品質量升級改造項目需要的總投資則更多。

  由此可見,在中石油、中石化不僅壟斷了中國成品油市場,也壟斷了標準化制定的狀況下,對於一項需要巨大投資的改進項目,他們自身顯然不會有動力去做任何改變。

  環保部無執法權,只能坐視

  按說,環保部作為政府部門,有權要求企業如期實現環保標準。但這里面也有中國特色:多頭管理,權責不清。比如質檢總局管油品質量檢測,質檢總局旗下的標準委管標準,工商局管商品油,發改委控制價格。環保部主管環保和減排,但在這個關乎全民利益或是國際承諾的問題上,卻是有責無權。

  相比較而言,國外的環保部門具備制訂油品環境標準等諸多權力,頗為強勢。日本的大氣法就規定,環保標準優先於產品標準,環境大臣確定有害物質指標,經濟產業大臣只能在此基礎上提升工業質量標準。而在美國,環保署有權規定油品質量,達不到標準的油企不予登記,即不能在市場上銷售。

  □ 結 語

  限行對治理擁堵的用處很大,但是拿來治理空氣污染,則是不切中根本反而發力表面的做法,和油品升級帶來的效果有天壤之別。

  (來源:騰訊新聞評論《今日話題》2013年1月24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