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國VIP富人包廂的門檻

http://www.CRNTT.com   2013-02-24 09:46:08  


 
  日本養老業的財富機會

  日本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目前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日本的養老業目前已經相當完善,政府政策、民間倡導、企業參與等多方結合創造了一個真正為老人服務的服務體系。

  在日本,存在“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前者主要指由政府主辦、以老年人為對象的公共服務事業,後者則多為民間資本經營的面向老年人的營利性事業。日本的養老產業主要分為六大塊:老年住宅(收費型老人公寓、老人集體住宅、晝夜看護服務旅館等)、老年金融(終身險、看護險、特殊醫療保險、養老金代管等)、家政服務(家務、保健護理、登門洗澡等)、福利器械用品(療養床、輪椅、拐杖、多功能便池等)、文化生活服務(老人旅行、老人大學、體健等)、其他(老人生活用品開發、銷售)。

  日本養老業設有非常健全的護理保險體系和嚴格的監管制度。2000年日本通過了《護理保險制度》,護理保險50%來源於民衆所交納的保險費,另外的50%則來源於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

  護理保險制度的實施,讓日本利用護理服務的人數驟增。企業、醫療機構,農業協會、NPO等各主體的參與,也使得日本護理市場在競爭中不斷擴大。據統計,日本護理產業吸收的就業人員主要集中在社保領域,僅家庭護理員就已達到40萬,將在護理設施工作的人計算在內的話,護理從業者將超過100萬,這一規模超過汽車產業的員工數。

  在老齡化應對經驗豐富的日本看來,中國潛力巨大的養老業是其關注的一個重要市場。日本政府2010年出台的“新增長戰略”指出,應積極向中國等亞洲市場出口醫療、護理、健康等相關產業。目前,一些日本看護業開始進軍中國市場,以富裕階層為對象,開設養老院、看護中心(托老所)及培養看護人才,輸出日本式看護服務。

  生態農業:看上去很美

  危機催生商機。在食品安全的巨大陰影之下,如驚弓之鳥般的消費者紛紛將目光投向“綠色食品”,由此,生態農業的市場潛力可謂巨大。但是,這個領域也是一個“問題行業”,創業者們仍在苦苦探究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

  在食品安全危機四起的今天,消費者從樸素的直覺出發,就要吃有“蟲眼”的蔬菜。僅此一點,已構成對生態農業的巨大市場需求。

  這一需求,也表現在資本市場上。近年來,投資農業,尤其是有機農莊,已成為一個熱潮。

  高成本運作的生產環節

  岑蔔村位於青浦澱山湖邊,距離上海市中心近60公裡。如今,上海周邊農村普遍將土地集中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再發包給願意種地的人。其中有來自蘇北、安徽的農民,也有來自於上海市區的城裡人。

  顧宏斌是沈陽人,在上海打拼了10年,已是一個建築咨詢公司的老板。目前,他在岑蔔村租了12畝土地,搞自然農業。除了少部分蔬菜,主要產品是大米、鴨肉和鴨蛋。這是有機農業中“鴨稻共作”技術的實現。因為鴨子吃害蟲和雜草,這就避免了水稻對農藥化肥的需求。另一方面,稻田裡長大的鴨子吃這些蟲子雜草,也就不依賴於帶有添加劑的飼料。

  這些農業產品,以快遞的方式給客戶,每戶每年支出大約1500元,目前穩定的客戶有40家。顧宏斌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他的農田的產品中,大米、鴨肉和鴨蛋是不虧錢的,但蔬菜就不一樣了,因為種菜的人工投入大,產出率不到30%。地裡長出100斤,可能送到客戶手裡不到30斤。

  和許多從業生態農業的創業者一樣,他們投身這個行業的初衷,並不是掙錢,而是想回歸一種田園生活,或者只是“為了有幹淨的菜吃”。不過,隨著農產品銷路已逐漸打開,面對供不應求的市場,顧宏斌正在尋找適合生態農業的土地擴大生產。但是,對於掙錢他並不抱什麼太大希望,“基本就是自娛自樂吧”。

  以有機農產品的生產成本來說,選址於青浦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澱山湖是上海的水源保護地,長期對農藥化肥的使用有所控制,周邊幾乎沒有工業,在可見的將來也不允許有。將農莊選址於此,會省去巨大的前期成本和風險。而即便如此,生產成本還是最主要的問題。

  根據2011年修訂的《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及其他各項標准,有機農產品的生產環境中,土壤、水質、空氣均有嚴格而細致的規定。以空氣為例,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每年的空氣優良天數都有極高的要求。雖然國內各個城市目前的統計數據都稱空氣優良天數在逐年增加,僅以最近北京的空氣污染而言,京郊周邊的有機農場狀況頗令人擔心。而且,有機農田還需要和周邊農田有相當程度的隔離,否則農藥一旦飄過來就前功盡棄。

  又如土壤,如果是施過化肥的土地,首先要花幾年時間恢複其自然肥力,如加入有機質、動物糞便等。一般在前三年,這片土地不會有大規模產出。而開始產出後,也要考慮到土地肥力的平衡,對植物進行輪作,而不是單一物種長期收獲。

  最後是水,為防止工業和生活廢水的污染,有機農田最好有專用的水道。以上種種,都意味著成本。也正因為成本高,且投資周期較長,就容易面臨資金壓力。

  上海欣耕工坊的農業項目負責人康洪莉,是一位生態學碩士。她在岑蔔村邊經營過一塊土地,是一個130畝大的半島,空氣隔絕、水源基礎都很好。她主持恢複生物多樣性,尤其是土壤健康,種植紫雲英等綠肥作物,翻耕時將豆梗,麥秸等有機質翻入土中,並且加入有機質和動物肥料。一年之後,再檢測周邊的生物多樣性及土質,生態系統的自然恢複已讓人欣喜,周邊的青蛙、鳥類、蜘蛛、蚯蚓等有益生物大量出現。康洪莉預計,再花兩年時間,這片土地上就可以建立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及健康的土壤,其產出就能開始有盈餘。遺憾的是,投資方的資金出現問題,康洪莉只能無奈撤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