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郭偉峰:客家與媒體 影響力穿透中華民族

http://www.CRNTT.com   2013-02-21 00:21:03  


 
  太平天國雖然沒有辦過報紙,但有過辦報的主張。太平天國的辦報思想,主要反映在洪仁環的《資政新篇》上。資料顯示,洪仁環是洪秀全的族弟,在太平天國革命的準備時期,曾與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在香港、廣東一帶居住多年,接受了一些資本主義思想。太平天國己未九年(西元一八五九年),洪仁環到天京,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份建議書——《資政新篇》。建議書中,除了提出修鐵路、開工廠等主張外,還建議設立新聞館,出版“新聞篇”(即報紙),得到了洪秀全的贊許。首先,他提出“設新聞館以收民心公議,及各省郡縣貨價低昂,事勢常變。上覽之,得以資治術;士覽之,得以識變通;商農覽之,得以通有無。”他認為出報紙可以掌握民心,收集輿論,溝通各地的政治、經濟情況,瞭解其變化和發展,有助於得到治國治民的辦法;做官的看了,有益於審度時勢,因時制宜;經商務農的黎民百姓看了,則有補於瞭解經濟情勢,進行物資交流。其次,他提出“照法律,別善惡,勵廉恥,表忠孝,皆借此以行其教也。”這里洪仁環特別強調新聞篇的教育作用,把它看作是實施法律、積善揚惡、獎廉勵恥的有力工具。

  可見,太平天國的新聞思想已經具備治國、教化的意識,特別突出了匡扶正義的精神,這些都是客家精神的具體體現。

  第二,客家人的新聞思想認為,報刊是進行革命、拯救國家、維護民族利益、抵禦外敵的最佳輿論工具。

  最能夠體現這樣的新聞思想,當屬客家人孫中山不可。

  1905年《民報》創刊之際,孫中山親自撰寫了《民報發刊辭》。在這篇文章中,他明確提出了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主義)這一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政綱,同時闡述了自己的輿論觀和革命報刊應具備的職能。

  孫中山說:為什麼稱革命報刊是“輿論之母”?是因為人群有先覺者,有後覺者。先覺者必須掖進後覺,一起前進。“夫繕群之道,與群俱進,而擇別取捨,惟其取宜。此群之歷史既與彼群殊,則所以掖而進之之階級,不無後先進止之別。”“由之不貳,此所以為輿論之母也。”他說,引導輿論是少數先進分子的職責,利用報刊這一輿論工具來教育人民,引導人民,使人民覺悟,起來實行革命,這就是革命派辦報的宗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