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德國憑什麼成為中國崛起的贏家

http://www.CRNTT.com   2013-03-13 08:23:28  


 
  接下來是行業專用技能,這種技能的生成,更依賴於失業保護。一般而言,德國、日本比較注重就業保護,即公司對骨幹員工多提供“鐵飯碗”。北歐“福利國家”,則更注重失業保護。這種失業保護有幾個要素。第一,失業者可以長期享受福利,不會有短期生存危機;第二,福利的“工薪替代率”相當高,失業的人拿到的福利經常在原工資的80%左右;第三,失業者有權選擇“適當的工作”,拒絕那些和自己的技能、工資水平不相符的工作。比如,你作為一個高級工程師失業了,有個普通技術人員的空缺,你可以拒絕接受,繼續領取失業福利。因為你此時的福利,如果按原工資的80%算,可能高於一個中層職位的全薪。同時你也不必去幹低於你技能水平的工作。在這種體制的保護下,職工雖然沒有終身雇傭,沒有“鐵飯碗”,但失業後可以靠80%工資水平的收入堅持很長一段時間,並有著專業進修等許多提升技能的機會,犯不上被生存情勢所逼而屈就一個低薪的工作,日後可以在本行業找個同等的甚至更高薪的工作。這就有效地保護了行業技能資產。

  德國、北歐的體制雖然在就業和失業保護上各有側重,但都共享著另一特點,即工薪保護:同一行業的工薪,往往是全行業工會和雇主協會統一討價還價確定的。結果是,你在某一行業幹某一種工作,無論在哪里都是一樣的工資。你不要指望跳槽而長工資,除非你的職位級別升了。不過,你的職位級別,往往是由行業內的權威證書所界定,不能由公司隨意亂定。這種薪酬制度最大的一個功能,是保證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哪怕同行業中有大量的失業,許多人願意接受更低的薪酬,所有企業也都必須維持高標准的薪酬,除非工會和雇主協會達成新的協議。

  在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看來,這是人為地把薪酬抬高到市場價值以上,增加了勞動力成本,降低了企業的競爭力。但是,福利制度則另有邏輯:這種工薪保護,使每位准備進入新行業的年輕人都能夠計算出一個理性的預期:培養自己技能的成本是多少,掌握這種技能後,一生的總收入大致是多少。這樣的確定性,鼓勵更多的人進行技能投資,增加了社會的技能供給。在“福利國家”人們經常說的是:低薪是缺乏競爭力的企業的保護傘。支付不了高薪的企業應該被市場淘汰。這就像我們那個引體向上的比喻一樣,真正的壯漢,是能夠負重拉起自己的身體的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