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的歐亞大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3-03-25 10:30:52  


 
  從這些年的實踐看,中國歐亞外交面臨的許多瓶頸性問題也都與俄羅斯緊密相關。雙方在中亞能源輸出和上游份額的爭奪趨於激烈,中國要擴大與中亞和中東在歐亞大陸上的能源合作,時刻面臨著來自俄羅斯鉗制的可能;在中亞經濟一體化上方向迥異,俄羅斯將中亞國家悉數納入獨聯體一體化的政策,實際上是對中國與中亞經濟合作的釜底抽薪;在地區安全機制上各成一體,集安組織在吉國政變等地區突發事件上置中國於不顧,上合組織有被邊緣化的趨勢;兩國對中亞國家的政策也截然相反,俄羅斯視其為自己的後院多次橫加干涉,中國則堅持不干涉立場,導致部分中亞國家要麼無所適從要麼來回搖擺。

  中俄兩國在中亞的競爭性關係由來已久,受歷史文化、地緣政治等結構性因素的影響,短期內也不會改變。目前看,可能的緩衝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是在中亞地區實施“專業分工”。中俄即便不能明確劃分勢力範圍,也應達成某種默契,俄羅斯側重地區安全,中國側重經貿、投資和運輸領域的合作。這符合目前兩國在中亞的實際態勢,但從兩國推行的政策看,雙方對中亞都是經濟與安全兩個輪子並重,很難向對方做出主動讓渡。二是相互融合,將歐亞經濟共同體和上海合作組織合二為一。這樣既防止了兩種機制間的相互掣肘(兩組織的成員基本上重合),也避免明確劃分兩組織在中亞的責任和分工。中國一些學者已經在討論2013到2015年加入歐亞聯盟的設想。但這更多是技術性的妥協。如果戰略性的問題不解決,即便硬裝在同一個籃子里也無法相處融洽,反倒可能徒增嫌隙。三是緩衝國體制。作為中亞的領導者,哈薩克斯坦無疑將是這種體制的不二選擇。目前,中俄、中哈戰略夥伴關係都已升級到全面戰略協作級別,高層互訪和戰略磋商機制也已建立,在安全、能源、經濟等功能性領域的合作也有扎實基礎,唯一欠缺的就是三國在地區事務上的多邊溝通協調。彌補這一“短板”的最好做法,就是主動 “提升”哈薩克斯坦在中國歐亞戰略中的地位,至少在地區層面上達到與俄羅斯並列。

  由於哈薩克斯坦目前的實力和影響力,這一想法可能會遭到眾多的反對和懷疑,認為其還遠未達到進入中國外交優先次序的程度。但從中哈關係這些年的實踐來看,這樣做將能化解對中國未來歐亞外交的諸多挑戰。中俄哈的三角軸心戰略,也要比曾經熱議的三位一體的歐亞戰略(中俄戰略夥伴關係為軸心,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和烏克蘭的戰略夥伴關係為支柱)更具彈性。2012年中國與烏茲別克斯坦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後,三位一體在實踐中已無法操作。中俄哈三角軸心則為新的“戰略夥伴關係”留出了充足的空間,兩烏(烏茲別克斯坦、烏克蘭)可以作為這一軸心的輔助,兩烏的外交政策即便仍然易變,也不會給三角軸心帶來大的衝擊。

  大國之所以成為大國,就是因為在複雜的國際政治中始終保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經驗和地緣政治屬性,這決定了其獨特的戰略觀。中國作為最晚加入全球體系的大國,在設計歐亞戰略這樣的國家大戰略時,更要強調自身的主體性,同時不忘汲取他國的經驗教訓,最大程度避免陷入西方二戰那樣的地緣政治浩劫。這樣的思想,在具體的國別外交中同樣應該得到貫徹和體現。

  作者:梁強 中國社科院戰略問題學者 來源: 日期:2013-03-24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