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金融體系的“失衡風險” | |
http://www.CRNTT.com 2013-04-11 08:54:18 |
新規還取消了股債8∶2的投資比例限制,並將投資範圍拓寬,試點機構可以自行決定產品類型,而不是僅僅發行債券型基金或者A股ETF。這樣的一種“鬆綁”,也表明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金融市場的意願和決心。 ■ 利率市場化躊躇 與鼓勵資本賬戶開放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相比,國內的利率市場化進程卻顯得較為緩慢,在近期的一系列理財以及信托案件之後,中國的利率市場化反而呈現出更加謹慎的趨勢。 在利率管制大背景下,影子銀行體系在國內開始快速發展,但監管機構對其基本採取“打壓”和“邊緣化”態度,對其背後代表的體制性問題和改革呼聲採取了“避重就輕”的做法。具體表現為,一旦在影子銀行體系中出現“違約”“到期無法兌付”等敏感事件,監管機構傾向於採取“整治”的方式,並竭力劃清“正規軍”和“游擊隊”的界限。 這樣的做法不僅不能解決金融風險,反而導致了金融機構通過新一輪的金融創新,來避開不斷“加固”的監管體系,從而導致金融風險進一步傳導、隱藏和衍生品化。 與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相比,利率市場化明顯面臨著較大的阻力——這樣的一種厚此薄彼,背後的道理其實不言自明,與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賬戶開放這樣的增量改革,“利率市場化”這樣的存量改革要觸動的將是巨大的既得利益,而即使改革啟動,也面臨著因為利益群體阻撓而失敗的可能。面對過百萬億元的中國銀行總資產,誰也不敢貿然下手。 在中國金融界,也存在這樣一種聲音,即監管機構需要保護商業銀行獲得可觀的利差,這樣一種利差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防止未來出現大規模壞賬。一旦壞賬出現,如果商業銀行累積了可觀的利潤,還存在緩衝餘地;而如果商業銀行不賺錢,那麼壞賬將會帶來更加嚴重的衝擊。因此,商業銀行界普遍反對進一步放開存款利率上限,認為再度放寬上限可能會導致商業銀行之間的存款大戰,從而造成過度競爭。 這樣的一種觀點看似合理,但需要考慮的是,金融機構是國民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利潤的增加是以其他行業的利潤降低作為代價的。同時出於盈利的需求,金融機構也可能存在著忽視風險的傾向,從而增加自身的壞賬風險。 與很多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金融行業存在的競爭不是過多,而是過少。也正是因為客觀的存貸差的存在,各商業銀行才會削尖腦袋搶奪存款,這事實上是一種非常原始的競爭。此外,如果中國真正推進利率市場化,最終需要放棄對存貸款利率的行政管制,因此也沒有必要過度捍衛存貸款利率的上下限。 ■ 避免失衡的風險 總體來看,金融改革“兩條腿走路”,已經存在明顯不平衡,而這樣的不平衡,可能帶來嚴重的系統性風險。具體來看,如果資本賬戶過快開放,但國內的金融市場化進展較慢,將導致境內外的利差水平進一步擴大。這是因為國內金融競爭不充分,將導致利率水平和存貸利差畸高,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將進一步轉向海外市場尋求相對便宜的外幣資金,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企業將出現較為明顯的資產負債錯配的問題。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