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澳門成溫州商人投資新寵

http://www.CRNTT.com   2013-05-28 12:02:41  


 
  清朝末年,商人的組織性質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以前的行會等早期商人的聚集組織,已經逐漸變成近代意義上的商幫組織。

  1902年成立的上海商業會議公所,是近代中國商會的一個雛形。這是一個由上海部分官員和商人成立的議事機構,商人在公所內商量行業大事,清政府對實業鼓勵的舉措不斷加大,同年,張之洞和袁世凱分別在漢口和天津成立商業會議所,1903年清政府成立商部後,第二年根據現實需要,政府頒布《察定商會簡明章程》,規定商業公所一律改名為商會。

  1905年,在袁世凱的支持下,天津商會正式成立,這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純粹的商會。到1908年,中國共有58個總商會和223個分會,其中海外分會有9個。辛亥革命後的1912年,商會總數得到迅猛發展,增加至794個,1915年激增到1262個。

  在天津、上海和廣州等商業繁榮的地方,到處可見各地的商會和公所。作為中國近代最早的社會團體,同時也是社會影響力最大的社團之一,商會制度的建立,確定了商人的社會身份和組織的有序化。

  此時,半官方半民間的商會普遍建立,卻遭到政府的嚴密控制。

  按照規定,各地商會組織的建立,都需要呈報官府,政府對商會的活動也加以限制。《察定商會簡明章程》的若幹條文解釋中明確規定,商會會議限於討論有關商務事宜,演說只能集中於會議之內。“一切以商情利弊為宗旨,不得涉及商界以外之事”。

  這些,讓商會的民間性大大減弱,但是清朝末年政府對民間的控制減弱,中央政府政令也難以觸及到地方公共事務,因此商會的獨立性反而大大增強。

  財團勢力觸及各個角落

  民國早期,軍閥混戰,各派系都拉攏財團成為重要的後盾,在20世紀20年代初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出現短暫繁榮,上海地區迅速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一些巨大的資本集團相繼出現,以寧波人虞洽卿為首的航運公司和寧波系四明、中國通商銀行為基礎的銀行財團,以紡織和面粉行業為核心的榮家資本企業,工業資本與商業資本高度交融,並與政府聯系密切,形成類似日本財閥的財團組織。

  實力雄厚的上海江浙財團勢力觸及各個角落。當時流傳有一句話:廣東人革命,浙江人出錢,湖南人流血。

  商會成為我國民族資產階級一個重要的活動場所,振興本國商務和實業,“聯商、振商、保商”成為各地商會的宗旨。
  以上海為例,當時工商分家,分別有工業協會和商業協會,在上海的商會叫上海總商會。但一些工業企業也參加商會。商會某種意義上同政府存有矛盾,有鬥爭也有聯合,這是因為政府要收稅,企業總希望低稅;而商業領袖又與政府關系密切,以獲得某種壟斷資源,獲取巨大利益。

  解放後,新的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成立,與舊的中國工商聯區別在於,國營企業成為會員,私營企業雖也是主要會員,但是國營企業已經處於領導地位。

  “文革”期間,全國工商聯工作基本停擺。

  改革開放後,1979年10月,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第四次代表大會召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商品經濟發展,在非公有制經濟快速崛起的前提下,工商聯的行動綱領也相應調整。

  隨後多次變革,到2001年,全國工商聯在國家民政部登記注册為“中國民間商會”,使得工商聯具有“總商會”的性質。由此,全國工商聯就可以以“中國民間商會”(中國總商會)的名義和形式,積極開展各種對內對外的活動,各地的商會也迎來蓬勃發展的時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