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鄭大華談張君勱思想:憲政主張被忽視

http://www.CRNTT.com   2013-07-08 14:44:29  


 
  張君勱與民盟的問題,在《張君勱傳》中,我寫了將近20萬字,這裡不再說了。張君勱為什麼率領民主社會黨參加國民黨一黨包辦的制憲國大?主要是有三個原因:一是對憲法迷信,因為,蔣介石同意說,只要民社黨參加,就通過這部憲法。當時國民黨很多人反對通過這個部憲法,因為這既不是國民黨、民社黨的,也不是共產黨的,而是幾家要求的結合,既不是總統制也不是內閣制,而是綜合的,所以國民黨內反對聲很大,蔣介石說我做工作。這是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是他帶領著一個民社黨,有一批人要養活的問題,比如說陳文希等一大批人。他參加了國大改革政府之後,這批人就可以安排了;第三個原因是政治民主和經濟民主有差異。他首先強調的是政治民主,而且張君勱對憲法有一種萬能論的崇拜。簽“雙十協定”的時候,他在國外。當時,黨內分成5個小組。梁漱溟認為軍事第一,所以他參加軍事組。還有一個憲法組,張君勱直接參加了憲法組,他對憲法一直有崇拜,憲法萬能論。包括後來他參加改組政府也是出於這個。

  張君勱的憲政思想,人權保障問題、憲法制度安排問題等等,都極具現實價值和意義,現在對張君勱憲政思想研究遠遠不夠。

  張君勱(1887-1968),原名嘉森,字士林,號立齋,別署“世界室主人”,江蘇寶山人(今屬上海市寶山區)。民國憲法之父,被部分學者認為是早期新儒家的代表之一。光緒三十二年(1906),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參加梁啟超組織的“政聞社”。宣統二年(1910)回國後,被授翰林院庶吉士。1913年入德國柏林大學學習。1915年回國。1918年起游學歐洲三年,師事倭鏗,又常往法國求教於柏格森,廣泛涉獵西方的唯意志論和生命哲學。1926年,與李璜合辦《新路》雜誌。1932年,與張東蓀一起召集“國家社會黨”籌建會,創辦《再生》雜誌。1934年任國社黨中央總務委員會、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後任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常委、民社黨主席等職。歷任北京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教授,上海國立自治學院、民族文化學院院長。1949年經澳門去印度,1951年後寓居美國。張君勱一生徘徊於學術與政治之間,同時發聲於思想文化界。他的著述涵蓋了歷代中國政治與思想、儒家思想史與新儒家哲學、中國憲政、民主社會主義等諸方面內容,將西方哲學、憲法和憲政思想介紹到中國。著有《立國之道》、《新儒家思想史》、《義理學十講綱要》、《明日之中國文化》、《儒家哲學之復興》、《民族復興之學術基礎》等。

  鄭大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近代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師從著名歷史學家林增平教授和龔書鐸教授,1990年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並任國內外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兼職教授或兼職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著有《張君勵傳》、《梁漱溟與現代新儒學》、《梁漱溟傳》、《民國思想家論》、《民國思想史論》、《晚清思想史》、《中國近代思想史學術前沿諸問題》等。

  (此稿根據鄭大華教授6月30日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主辦“張君勱與現代中國”研討會上講座錄音整理而成,未經發言人審閱。)

  題:鄭大華談張君勱思想:憲政主張被忽視
  
  來源:騰訊文化2013-07-08 08:22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