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的東南亞新局

http://www.CRNTT.com   2013-07-17 10:11:32  


 
  內部協調與“大國平衡”

  東盟奉行不干涉成員國內部事務和協商一致的原則,長期以來這種“東盟方式”給外界造成該聯盟“弱制度”的印象。德國國際問題學者尤爾根.魯蘭在分析東盟制度化水平時稱,“雖然東盟憲章聲稱通過把該組織轉變成一個合法實體和以規章為基礎的組織,以激勵東盟的制度化,但不干涉仍然是其核心規範。必要的主權犧牲仍是大部分東盟成員國十分排斥的。由於組織內部的不均勻性,形成的決定將繼續反映成員國最小的共性,並常常只是原則上的折中妥協。”魯蘭的分析針對的是東盟內部,即成員國不願意通過讓渡主權來推進東盟的制度化,但把這一分析放在南海問題的背景下,可以看出東盟的某些微妙變化。

  去年7月的東盟系列外長會上,輪值主席國柬埔寨與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的分歧,導致東盟成立45年來首次沒有發表會議《主席聲明》。事後印尼通過頻繁的穿梭外交,達成了東盟在南海問題上的“六點聲明”,被外界稱為“挽回了東盟的面子”。今年4月東盟峰會召開前,東盟輪值主席國文萊蘇丹哈桑納爾先後訪問中國和菲律賓,其任務之一即是協調相關各方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避免出現類似去年的僵局。不僅如此,文萊還把推進啟動“南海行為準則”磋商作為其東盟輪值主席國任內的“優先目標”,並為此加大了與東盟秘書長、前越南副外長黎良明之間的協調。此外,新加坡和印尼也一直在加大外交力度,促成“南海行為準則”談判的啟動。

  從圍繞南海問題的外交行為可以看出,一方面,當對外爭議引發的內部分歧明顯影響東盟內部團結時,通過內部協調維護東盟立場統一的意願會上升。在這一點上,印尼、新加坡、文萊等東盟核心成員國的表現尤為明顯。另一方面,不論成員國出於何種考慮,“南海行為準則”已經從菲律賓、越南等南海聲索國的訴求上升到東盟層面的訴求。也就是說,以“弱制度”為特征的東盟,開始在對外政策上追求對相關大國有實質性法律約束力的制度安排。“南海行為準則”的磋商結果如何目前還不明朗,但東盟在南海問題上統一的立場,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中國堅持雙邊談判原則的訴求。當然,東盟尋求內部協調也有減小過度依賴美國、避免其深度介入南海問題的考慮。

  東盟外交戰略的特點是“大國平衡”,通過構建一系列以東盟為核心的多邊合作框架,在引入外部勢力的同時,確保東盟在地區事務中的主導地位。儘管菲律賓、越南表現出明顯的借美國勢力抗衡中國的意圖,但作為缺乏經濟、軍事實力等戰略資源的聯盟,東盟並不希望東南亞地區充滿權力政治。印尼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學者蘇克瑪認為,中國的崛起和美國獲取主導權的意圖,以及這兩者對中美關係的影響,有可能破壞東南亞的地區自治。他認為,任何中美戰略競爭都可能分化東盟,如果那樣,東盟在地區秩序上的“管理者”角色就會被邊緣化,所以包括印尼在內的東南亞國家的主要目標是避免權力政治回到東南亞。

  南海問題成了連接東盟內部協調與“大國平衡”的典型案例,但這並不意味著東盟正在走制衡中國的道路。當然,東盟不願看到中國取代美國目前在地區安全中的角色,但這種對中國崛起的擔憂,更多地是基於中國未來在地區的角色定位,以及中國崛起對地區安全結構的影響。作為東盟核心成員國,印尼對東盟的外交戰略走向作用關鍵。蘇克瑪在分析印尼的戰略目標時指出,印尼希望在緩和中國崛起對地區秩序潛在的負面影響的同時,也弱化美國在東南亞的地區霸權優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