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結構性減速與中國經濟發展路徑升級

http://www.CRNTT.com   2013-08-07 08:42:04  


 
  二、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潛力與新紅利

  文章分析,儘管中國經濟經歷了30多年的快速發展,但仍然具有維持較高增長的潛力,原因有三個方面:

  第一,中國仍然是一個貧窮的國家。2011年中國人均GDP水平僅達到美國的18%,通過努力,中國經濟完全有望達到日本、韓國等資源約束型國家的發展水平,即人均GDP水平相當於美國的75%。可見,18%起步的中國經濟,發展空間仍是非常大的。

  第二,中國經濟是一個大國經濟。中國有巨大的腹地,中西部仍有大量待發展的區域,這些區域經濟發展動力十足。大國經濟,不同於日本、韓國等相對的小國經濟,從長期來看,中國完全可以走上不依賴外需的發展道路。

  第三,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原動力仍然存在。今天的中國社會,改革的呼聲仍然是巨大的。這種改革動力完全可以被新一代領導人所凝聚,形成一股新的推動改革的力量。通過深化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如消除壟斷和不合理行政幹預等障礙,這方面潛力非常大。

  不僅如此,中國經濟發展仍然存在諸多可資利用的新紅利:

  一是人力資本紅利。人口結構的變遷減少了未來勞動供給,但人力資本的提高可以使有效勞動免於嚴重下降。2011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出現下降,表明勞動力開始減少的“拐點”出現。經濟增長理論認為,勞動主要是通過與人力資本或技術結合成有效勞動在生產中發揮作用的。因而人口變遷帶來的勞動力數量減少,可以通過人力資本水平的提高或技術革新的採用得以彌補。事實上,中國人均受教育水平近年來飛速提升,20—24歲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從1980年的0.9%上升到2010年的26%,略高於法國、瑞士、挪威等發達國家。

  二是消費紅利。勞動成本的上升在推動經濟成本的同時,也有助於經濟進入消費驅動型經濟增長階段。劉易斯拐點的到來,雖然會對中國經濟形成消極影響,但實際工資上升是經濟體均衡發展的關鍵環節,實際工資水平上升、政府稅基擴大和稅收增加、企業的高投資率形成了經濟的良性循環。更高的工資往往能夠帶來更高的需求,從而激發消費以促進經濟增長。同時,人力成本的上升將促使企業廣泛研發或採用勞動節約型的技術創新,從而促進產業結構轉型。

  三是空間紅利。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在制約經濟均衡穩定發展的同時,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緩衝空間。中國東、中、西區域經濟增長呈現突出的不平衡特點。區域發展不平衡,不發達地區可能會拖累發達地區,然而,地區差異也有益於應對外來衝擊、實現產業結構轉型。發達地區的先進產業結構可以通過雁行模式促進不發達地區的產業演進,不發達地區為發達地區淘汰的產能和產業提供落腳點和新的發展起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