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金融改革為何必須結構先行

http://www.CRNTT.com   2013-08-13 09:23:24  


 
  實際上,在過去很多年裡,中國盡管沒有像西方那樣的金融自由化,但總的趨勢是向自由化發展的,例如政府在行使貨幣政策時,不再僅僅依賴數量調控,而越來越重視利率這樣的價格工具。不過,這並沒有在根本上改善中國的金融制度,既沒有改進金融部門的效率,也沒有提高金融部門防範風險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金融部門的效率在減小,同時也在製造更多的風險。

  何謂金融市場結構調整?主要是要造就國有銀行和民營銀行、大型國有銀行和中小型民營銀行之間的平衡。就是說,需要把金融改革的重點放在培養中小銀行,甚至微型銀行上。這方面可以學習美國。2008年之後美國金融危機之後,大銀行情勢不妙,但地方中小銀行則成為贏家。美國今天的經濟複蘇離不開衆多的中小銀行。中國現在的問題不是銀行過小,而是過大。在“大的就是好的”、“大的就是效率”等教條指導下,中國在過去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已經造就出數量極少、巨大無比但同時又是沒有任何效率的國有銀行來。同時,中小型民營銀行沒有發展起來,更不用說是微型銀行了。民營銀行發展不起來,早期受意識形態的制約,現在更多的是受金融結構的制約,就是國有銀行的壟斷地位,吸取了來自政府和社會的幾乎所有經濟資源。過去的經驗也已經表明,要國有大銀行貸款給民營中小企業不符合經濟規律。國有大銀行的服務對象是大型國有企業。這是中國的特殊現象,表明中國的銀行遠比西方的銀行沒有動力,來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所以,要深化改革,中國別無它法,只有放開民營中小型銀行。等中小型民營銀行發展起來之後,它們才會向中小型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同時,中國也迫切需要大力發展地方甚至社區的微型銀行,為微型企業提供服務。

  只有有了一個平衡的金融結構,中國才可以避免華爾街那種“過大而不能倒”的局面,中央政府的政策才不會被任何金融機構所挾持。只有到了那個時候,利率自由化才會變得有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