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滕泰:新供給主義積極人口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3-10-01 09:57:12  


 
  那麼在老齡化對國民經濟的負面影響日益嚴重的今天,中國又應當如何對人口政策做出調整呢?部分專家學者認為應當迅速取消計劃生育政策,通過重新增加人口紅利來延續中國經濟的增長動能。但是此舉所能夠解決的僅僅是中短期內絕對的人口數量增長問題,對於未來可能面臨的經濟增長乏力難題而言,只是治標之策。我在《民富論:新供給主義百年強國路》一書中提出了新供給主義的積極人口價值觀——在未來以知識、信息、文化、金融和其他社會服務為財富創造支柱的軟財富時代,財富的源泉並不是簡單的勞動投入,甚至也不是對自然資源的深加工,而是源自人們思維的財富創造,因此軟財富時代的人口價值,不在於人口的數量,更在於人口的質量。所以,中國以計劃生育為核心的“人口政策”,應該盡快過渡到以優生和提高人口質量為核心的“積極人口戰略”,並進一步提升至以教育和提升創新能力為核心的“人力資本戰略”。這才是治本之策,也是中國在未來百年能夠持續繁榮,具有前提性質的富民強國之策。

  提高人口的質量和素質,關鍵是一系列的觀念更新以及與之配套的具體制度的改變。這些觀念包括人的財富價值、新的財富觀念、人才的衡量標準、新的職業觀等等;與之配套的制度包括廢除人口控制的計劃生育政策,改變重生態財富和硬財富,低估軟財富的政策抑制;加大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等等。

  據統計,2009年中國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為42美元,美國為2684美元,是中國的63.9倍。如果考慮到人口的因素,我們以人均GDP來比較,中國人均公共教育支出僅為人均GDP收入的0.82%,美國為6.10%,是中國的7.44倍;日本為4.28%,韓國為3.01%。即使在金磚四國中,中國的教育投入也排在末位,俄羅斯為1.87%,是中國的2.28倍,巴西為2.29%,是中國的2.79倍。而在有限的教育投入中,職業教育的投入比例顯然不符合中國經濟社會的需求,從而製造了勞動力與就業市場上緊張的供求失衡。近些年來中國就業和勞動力市場出現了另一種嚴重的“腦體倒掛”現象。一邊是萬人爭擠獨木橋的“公務員熱”以及白領的供過於求,另一邊卻是“藍領荒”、“民工荒”。

  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十多年來,中國高校在教育能力沒有大幅提高、生源沒有明顯變化的情況下,招生數量迅猛擴張,全國高校普通本科招生人數從2005年的236萬人上升至2011年的325萬人,專科招生人數從2005年的268萬人上升至2011年的357萬人,本專科招生人數合計增幅高達35%。降低招生准入門檻、降低教育質量和准出門檻的結果是,每年把數百萬原本是成熟技工的學生轉化為“眼高手低”三流高校大學生,結果進入市場找不到工作:一個普通公務員職位上萬人考試爭搶,月薪3000元的辦公室白領崗位大家瘋搶,而月薪8000元的高級技工卻無人應聘。

  因此,未來的中國教育應該盡快走出農業社會的“科舉思想”和計劃經濟“幹部教育”等已經過時的教育思想,明確讓孩子們知道,考上大學並不意味著當官,也不意味著必然有好工作。如果沒有適合社會需求的技能和創造力,只會考試並且考上大學,教育投入過程不僅是極大的社會資源浪費,也是對孩子們的摧毀過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