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三中全會城鎮化方案較以往有何重大不同

http://www.CRNTT.com   2013-11-24 10:03:22  


 
  一是形成城市與農村的良性互動。城鎮化改革的核心內容是要素市場化改革。要素的粗放使用必將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生產要素完整產權的保護和尊重,是要素進入市場並獲得高效配置和相應經濟效率的充要條件。比如三中全會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是為了盤活要素,提高資本收益,使農民獲益,並進一步推動要素生產力升級。通過城市、工業的高級生產要素,盤活農村、農業低級生產要素,再次聚集農村改革的勢能和動力,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目前,農村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低於城市,因而擁有更多具有較高回報率的投資機會。城鄉之間在信息、資本、人才密度方面存在著巨大的落差,一旦打開閘門,就會形成“瀑布效應”。

  二是形成城鎮化和產業化、工業化的良性互動。高度依賴土地財政和房地產的城鎮化發展模式加大了要素成本和產業發展成本。事實上,單純依賴行政主導,忽視市場機製作用,容易導致地方領導片面追求表面政績,助長粗放型城鎮發展和經濟增長,使本該由產業發展推動的城鎮化,變成行政手段主導下的“過度土地城鎮化”。因此,未來必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以現代產業功能區為依托,加快構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都市農業等為主導的產業發展,延長城市產業鏈。

  三是形成大城市與中小城市、小城鎮的良性互動,形成多層次城鎮體系。在未來的新型城鎮化和城市群體系塑造中,大城市與中小城市應該依據人力資本禀賦和產業鏈確定不同的產業分工。一方面,以大城市群為依托,中小城市合理分工,不僅可以找到診治“大城市病”、“大城市周邊貧困帶”的藥方,也有助於促進區域產業的合理布局,推動城市群的產業發展。另一方面,進一步開放中小城戶籍管理,並在醫療衛生保障和教育條件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創新,加強中小城市及其城鎮居民的保障體系,才可能提高中小城市及其城鎮居住的吸引力,使其真正成為城鎮化進程的依托。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