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只見大樓不見城市精神

http://www.CRNTT.com   2013-12-06 10:22:33  


 
  最近,兩位西方學者貝淡寧(Daniel A. Bell)和阿維納·德-夏裡特(Avner de-Shalit)完成的新書《城市的精神:全球化時代的城市身份為何重要?》(The Spirit of Cities: Why the Identity of a City Matters in a Global Age)為我們思考上述問題提供了有益的線索。

  依此書觀點,每個城市都應該擁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氣質和價值,這便是城市的身份(identity),這種身份是獨一無二的,是與其他城市相區別的特質。通讀全書,我們不難發現,作者強調的無非是城市史的一些傳統理念。如在西方古典文明中,雅典這座城市意味著民主,而斯巴達則與軍事紀律無異。顯然,無論是精神,還是氣質,都與個性和傳統緊密相聯,絕非一日之功,需長時間的耐心釀造。

  2011年,這本書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印行後即獲普遍好評。書中,貝淡寧和德-夏裡特細數了人類歷史上人們對於城市的古典認識,並將其應用於理解今天的城市,強調為什麼我們需要借助哲學和社會科學重新發現城市的精神。

  有趣的是,貝淡寧和德-夏裡特從世界各地選出九座有代表性的城市,逐一進行評述,不僅歸納出這些城市獨特的韵律,還羅列了他們與其他城市的主要區別。這些城市是耶路撒冷(宗教)、蒙特利爾(語言)、新加坡(國家建設)、香港(物質主義)、北京(政治權力)、牛津(學習)、柏林(寬容和不寬容)、巴黎(浪漫)和紐約(抱負)。

  兩位作者用“政治權力”來形容北京的氣質,這並不令人感到吃驚,因為北京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威權政府所在地。儘管許多人更願意從其他角度來提煉這座城市,如文明古城等,但在作者眼中,北京作為文明古城的名分已不複存在。自北京豐厚的歷史遺存在“文革”期間被大肆破壞和抹去之後,“政治權力”這一特征便愈發凸顯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書第一作者貝淡寧曾獲牛津大學哲學博士,是一位長期居住在北京,著述頗豐的西方學者,現任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對中西文明多有了解。因此,他對中國城市的分析和北京的概括,多了幾分可信的成分。

  在2013年新增的序言中,兩位作者推出了一個有用的概念,即所謂“愛城主義”(civicism),這是一種類似於城市居民對其居住地感到驕傲,並認為他們的氣質優於其他城市的情結。按照這種理念來推測,中國的城市居民有多少會為自己的城市感到驕傲呢?又有多少會認為自己居住的城市具有獨一無二的氣質呢?從這兩個維度,我們不僅可領會作者宣揚的城市精神的要害,更為重要的是,它為我們評判中國城市化的成功與否提供了一種依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