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寄望民營銀行大膽探索特色經營新路

http://www.CRNTT.com   2014-01-17 09:34:44  


  中評社北京1月17日訊/“民營銀行”無疑是一段時間來最令民間資本興奮的名詞。自去年7月金融“國十條”頒布後,民營企業紛紛響應,踴躍提出了各種各樣的開辦民營銀行的方案。截至12月中旬,已有近40家上市公司涉足民營銀行或表明了開辦民營銀行的意願,超過30家“銀行”獲得工商總局的名稱預核准,相關概念股也一再在資本市場互動和熱烈追捧。但與民營資本的迫不及待相比,監管機構一直保持“按兵不動”,近半年過去,尚不見有一家民營銀行獲批。

  上海證券報發表崛起戰略研究聯盟秘書長、研究員王大賢文章表示,在申辦民營銀行的熱潮中,現在特別需要的是冷靜分析和理性思考。

  與大多數人的想法相反,正如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所言,在中國,“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實際上一直是路通的。”事實上,中國民營資本參與銀行業的程度已很深,大大超過外資。譬如,根據工商銀行前行長楊凱生的統計,目前民間資本在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銀行中的資本占比為5.3%,在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的占比達41%,在145家城商行中則早已超過一半,占54%;在農村金融機構則更已達到了驚人的90%。所以,現在需要釐清的是,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更現實的重點是改組和壯大現存的地方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小貸公司,而不能完全依賴於設立一大批新銀行。譬如,截至去年6月末,全國城商行總資產超過13萬億,營業網點達到9400多家,城商行在地方金融體系和服務民營經濟中已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城商行和農商行事實上已成了擴大民間資本盤活改革銀行存量的最佳集合點。

  另外,還應釐清設立民營銀行的路徑是打造特色化的新型銀行,而不是去重走大而全的傳統銀行的老路。在當下的互聯網銀行時代,早已不能靠拿批文、凑資本、設網點、拉存款來辦一家銀行了。成熟的股東群體、銀行文化與管理經驗的積累、經營人才與團隊的聚集、成熟品牌與信任的建立、先進的互聯網信息技術,這些都是設立民營銀行並在市場上得以立足的必備條件。在中國如此大的疆域內,通過新設立十幾家或幾十家小型民營銀行來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不啻望梅止渴。更何況,設立一批民營銀行,還涉及一系列具體的法律制度建設問題,比如該怎樣公平發放牌照而不是偏向利益集團?如果批量設立民營銀行,如何創造性地修訂現行的監管政策?如何防止民營企業的內部利益輸送?如何防範關聯貸款、超額貸款?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