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金融改革的破與立

http://www.CRNTT.com   2014-02-08 09:07:19  


 
  以美國為代表的主要發達經濟體在過去30年先後以重工業、科技行業為主的經濟轉型過程表明,在支持創新、動員金融資源方面,資本市場比銀行體系更富有效率。而中國金融體系突出的特征是以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發展嚴重滯後。更為關鍵的是,間接融資主導的金融結構不僅導致系統性風險主要在銀行體系內部積累,同時銀行的低風險偏好決定了難以將信貸資源向科技型和輕資產企業傾斜,對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金融支持十分有限。

  中國金融體系的功能和結構主要圍繞著為重工業初期的製造業和固定資產投資服務,通過利率管制人為壓低資金成本。在這種情況下,能夠獲得正規金融體系支持的往往是重資產的大企業,輕資產的服務業、農業、科技企業等的金融需求難以得到滿足。而後者恰恰是新一輪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點。

  文章強調,面對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要求,只有堅持市場化導向,進一步釋放金融體系活力,建成完善的金融機構體系、金融市場體系、金融運行體系和金融監管體系,才能有效分散金融風險,為實體經濟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和經濟轉型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如果說上一輪金融改革主要致力於改革微觀金融機構,新一輪金融改革的重點則應逐步轉移到構建制度、完善市場、改進利率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上來。

  利率是引導資源優化配置進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市場指標,形成市場化的利率水平對於促進經濟轉型具有深遠意義。全面推進利率市場化必須建立在融資者、投資者風險收益約束清晰的基礎上,否則會形成金融資源配置的扭曲和金融風險的積累。長期來看,培育更加透明和更具市場約束的投融資主體需要進一步加快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改革以及財稅改革,調整融資結構,發展直接融資。

  不過,在進行利率市場化建設同時,也應推進相關配套制度建設,盡可能降低改革對金融市場和宏觀經濟的負面衝擊。比如,建立金融機構破產退出機制,以併購重組方式處置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的問題金融機構等。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