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21世紀的政治秩序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4-02-11 09:46:06  


 
  在烏克蘭,因為政府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引發了政治危機,反對派要求現政府下台,執政黨當然不肯。為了“妥協”,政府提出讓反對黨“權力分享”的計劃,但反對黨不接受。暴力還在進行,人們仍然不知道如何終止這場危機。

  不僅新興民主社會如此,西方發達民主社會也經常如此。街頭政治成為這些民主政治的共通點。首先,所有街頭政治表面上都表現為“人民”對抗“政府”,具有吸引人的政治口號,也就是抗議者所提出的“理想社會”,抗議者(及其口號)能夠動員很大一部分社會群體參加。其次,抗議者都會強調運動的“和平”性質,但在過程之中往往出現暴力。再次,受各種內外環境的制約,執政黨很難簡單地使用暴力機器來控制街頭運動的暴力化,使得國家和社會處於無政府狀態。

精英群體之間鬥爭

  政府與人民之間的矛盾當然普遍存在著,但不是街頭運動的唯一原因。除了政府和人民之間的矛盾,街頭運動還具有更深刻的精英群體之間的矛盾。

  首先,街頭政治是不同政黨之間爭鬥的結果,政黨是由精英組織起來的,普通民眾只是被各政黨動員的對象。儘管民眾的參與構成了街頭運動,但獲益的則是少數政治精英。

  其次,街頭運動往往表現在中央精英與地方精英之間的矛盾,印度的例子便是這樣。無論是民主還是非民主,中央集權是現代所有政治體制的特征。但中央集權不見得能夠提供有效治理,而且也經常遏制地方(一線政府)的創新。日本社會也呈現出這樣的現象,一些地方政府開始挑戰中央,在中央政府找不到改革出路的情況下,尋求地方的突破。北美、歐洲等地也都存在類似的爭鬥。

  再次,街頭政治也表現為新型與舊型精英之間的矛盾。不同社會階層的精英之間,矛盾一直存在,但現代社會經濟形式變化迅速,導致社會階層的快速變化。當現存體制不能及時調整,來體現新興社會階層利益的時候,新興利益經常訴諸於街頭運動。

  人類的社會政治秩序經歷了漫長的演變,從傳統社會地方化了的政治秩序,到神權政治,到帝國,到基於主權國家概念之上的君主貴族,精英民主,再到現代大眾民主。近代以來的主權國家秩序,是英國產業革命和法國政治革命的產物。產業革命導致經濟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大量的財富被創造出來,繼而導致大眾教育水平的提高。法國革命則創造了“人民主權”的概念,政治平等、社會公正等成為人們與生俱來的權利,追求這些權利也構成了近代以來民主化運動的主軸。

  實際上,民主政治秩序並非是各種革命所創造的抽象概念的產物。英國自由主義先驅霍布斯在其名著《利維坦》中,把秩序視為比任何其它東西都重要,沒有秩序就沒有社會。秩序是自由的前提。在西方,國家基本制度都是在高度集權的君主貴族統治時期建立起來的。中央集權體制提供了穩定的政治秩序,提供了資產階級成長的制度環境。資產階級成長起來之後,君主貴族政治轉型,用代議制的形式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各種調和階級利益的機制也被創造出來。因此,馬克思把近代民主視為是“資產階級的民主”。其後,民主能夠與時俱進,最後實現了“一人一票”的大眾民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