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平常心適應經濟增速的適當放緩

http://www.CRNTT.com   2014-03-06 08:36:06  


 
  改革開放以來,儘管伴隨著諸多問題,例如經濟運行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但是中國依然實現了持續的快速經濟增長。這讓中國獲得在全球經濟中舉足輕重地位的同時,也給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經濟秩序和西方舶來的現代主流經濟學理論,帶來很大“衝擊”。以至於有人認為任何不能將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原因進行“理性化”解釋的理論,都是不完備的,有缺陷的。

  在1990年度初在中國曾經有一很火爆的學科叫“轉軌經濟學”。講述的邏輯和故事當然是中國如何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然而,風水輪流轉,二十年後在中國非常火爆的一個詞是“中國模式”,儘管從各方面講,中國向現代基於法治和民主的“良序市場經濟”的轉型還遠未完成。

  文章認為,將一個半統制、半市場的經濟轉型的中間狀態稱為“中國模式”並不僅僅是一些中國學者的“理論自信”,而是有現實國策啟示意義的。目前來看,無論是從需求面還是供給面分析,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減緩都已經是一個大概率事件。然而,如果承認中國的經濟社會轉型已經成功,成為一種“模式”,那麼在經濟增長放緩時,就可以繼續依賴我們過去數十載行之有效的一些手段來“保增長”。而如果不承認中國的經濟體制已經成為“模式”,而是認為仍有很多改革工作要作,那麼面對經濟增長的放緩,就更能以平常心看待,也就更容易得出要進一步深化市場化導向改革的結論。

  文章最後說,所謂 “中等收入陷阱”實際上反映的是一個經濟體很難維持一個長期高速增長。一個國家增長到一定水平之後,經濟增速必然會下降。特別是中國,在經歷了“超常”經濟增長之後,回歸常態理所當然。經濟增速的放緩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可能做出錯誤的反應。如果將經濟增長的放緩視為落入“陷阱”,惶恐不安,而繼續採取傳統的刺激手段,例如對出口和投資的一味依賴,則可能對經濟長期發展反而是有害的。我們必須以平常心對待中國跨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適應經濟增速的適當放緩,轉變政府職能,不再一味依賴傳統手段刺激經濟增長。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