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甲午年談中日交惡的背景與日本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4-03-07 08:59:30  


 
突出“博弈論” 模糊“是非論”

  了解了修憲是日本保守派的共同“夙願”,加緊推行為達成這“夙願”目標而向國民開展的美化戰爭(包括參拜靖國神社)及篡改教科書,便成為歷屆日本政府急不容緩的國策。特別是在被認為是“修憲最大障礙物的社會黨”(中曾根語)消亡之後,日本國內大膽為戰前翻案的言行更是變本加厲。日本民眾從“反戰”、“恐戰”、“厭戰”到逐步“認可”(?)或對安倍政府急速向右轉感到“無奈”,正是保守陣營戰後長期以來營造的“輿論空氣”的結果。

  與此同時,利用領土紛爭刺激過敏的狹隘民族主義情緒,從而為修憲路線製造輿論,更是戰後日本主張“重新武裝”者慣用的手法。近年來中日摩擦之加劇,與東京改變戰略(其深遠背景是1996年美日對安保的“重新定義”),將焦點逐步從“北方領土”轉為“南方領土”不能說沒有關係。

  從這角度來看,今日中日摩擦之加劇,固然有兩國之間對“領土”與“台灣”問題爭執的雙邊問題之側面,也與日本力圖修憲和否定侵略戰爭的史觀和冀圖修憲派兵的總體戰略有密切相關。將中日兩國之間的摩擦簡單地理解為“兩國的博弈”或者是兩國國力的消長,從而得出諸如雙方“民族主義應該克制”、“甲方不應刺激乙方,乙方應該接納甲方的崛起之事實”等結論,顯然不足以說明問題的核心與焦點。“各打五十大板”論或者只聚焦於誰強誰弱的“強弱論”,只會模糊問題的是非與真相。這是我們在甲午年談論中日關係時不能不留意和引以為戒的重要視點所在。

  作者為新加坡旅華學者、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日本龍穀大學名譽教授,本文是作者在新加坡頤和軒俱樂部主辦的座談會“中日交惡又逢甲午年”發言稿下篇。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4年03月07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