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並非要恢復“華夷秩序”

http://www.CRNTT.com   2014-05-08 08:13:33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成為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
  中評社北京5月8日訊/2013年10月,習近平出訪東盟成員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並出席APEC峰會。他在講話中明確指出: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年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自此,“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成為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

  東方早報發表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楊保筠文章認為,中國領導人提出的建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設想不僅有深厚的歷史淵源,也具有堅實的現實基礎,對促進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及海上絲綢之路所經地區及相關各國的經濟發展、文化交流和政治穩定,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將給中國帶來地緣政治利益

  文章稱,首先,這條海上大通道自古以來就一直是以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和國家之間的經濟交流和貿易往來為基礎的。因此,“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規劃也是以其所具有的極大經濟價值為出發點的。

  從目前的部署來看,打造新“海上絲綢之路”首先以東盟及其成員國為依托,這就為該設想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作為亞洲新興市場國家,中國和東盟是這一地區乃至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希望所在。中國經濟在國際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之下,依然保持著穩定增長的態勢。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率仍然達到7.7%的較高水平。數據顯示,中國2013年的進出口總值達到4.16萬億美元,其全球貨物貿易將首次超過美國位列世界第一。長期以來,中國實行“睦鄰、安鄰、富鄰”的政策,使包括東盟及其成員國在內的周邊國家從中國的發展中得到實惠。

  與此同時,由於國際經濟形勢以及地緣關係,東盟及其成員國在經濟發展上也一直希望能夠“借力”中國。中國同東盟攜手合作,為雙方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和不竭商機,從而有利於實現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的目標。目前,中國是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2012年中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額達4000多億美元,是10年前的6倍;雙向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是10年前的4倍。此外,習近平主席在印尼國會講演時還提出,中國願提高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水平,爭取使2020年雙方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中國致力於加強同東盟國家的互聯互通建設,中國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願支持本地區發展中國家包括東盟國家開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表達了中國願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擴大對東盟國家開放,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東盟國家的良好願望。

  當前,中國和東盟都面臨著歷史性的機遇和挑戰。東盟已經明確規定了2015年建成共同體,實現互聯互通的一體化建設目標。為此,需要落實一系列大規模的建設計劃。例如,開展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商品、物資、人員往來的便利就成為當務之急。中國領導人倡議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能夠為東盟解決基礎建設缺乏資金的現狀提供一個有效的融資平台,無疑將有益於東盟共同體的建立與鞏固。從長遠來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還將有利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升級,從貨物貿易和投資,更多地發展為包括信息流、人員流等在內的一個立體的互聯互通網絡,從而促進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統一大市場的形成,使中國-東盟自貿區實現實質性的飛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