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大學老師:我眼中的中美教育差異

http://www.CRNTT.com   2014-06-03 18:34:58  


 
  其次,美國的大學老師常常發現中國來的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所謂批判性思維,很大部分是指一個人對資訊的重述,分析,比較,應用和評估的能力。中國的教育很強調重述(把教你的知識完全背出來,或者用自己的話總結出來)和應用能力,對分析能力也有一點涉及。但是,卻基本沒有要求比較和評估。

  美國的語文教育,最先訓練的是學生的比較能力: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兩樣東西、兩個觀點的不同之處。然後,是分析能力:分析造成某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證據支持你的分析。最後,就是評估:通過對兩樣東西的比較,或者對一堆東西的比較,按照某些評估的基本原則,來決定那樣東西最符合作者的標準。重述能力和應用能力是最基礎的能力,基本在小學四年級以前就訓練完成了。

  因此,在美國的中學語文課上,我們可以看到學生閱讀同一個作家的一系列作品,然後對這個作家的修辭方式進行比較,從而發現這個作家在營造氣氛方面的手法獨特之處;或者通過閱讀兩個不同作家,寫同一個主題的作品,評價他們在表現人與自然的爭鬥方面誰做得更好一點....。.等等。於是,我們會看到美國的語文課本的每一課書所教的知識都是線性的,有系統的,有目的的;每一個英語老師在講同一課書的時候,講的相關文學理論都是一樣的,絕不會像中國的中學語文課那樣,一百個老師上同一節課,會講一百種不同的內容。我們很難想象在物理課堂上,針對“牛頓第二定律”,一百個老師有一百種不同的內容教給學生。一百個老師可以有一百種不同的教法,可是內容就是“牛頓第二定律”,不可以有一百種不同的內容的。不幸的是:中國的語文教學長期是“同一課書,一百個老師教一百個內容”的情形存在,而這個情形已經導致中國的語文老師不時會發起“究竟語文是什麼”的討論。可是,美國的英語語文老師從來沒有這樣的困惑。

  最後,由於中國的學生從來沒有怎麼受過完整的批判性思維的能力訓練,因此,在閱讀方面就存在嚴重的理解方面的問題。可能在中國的語文課上面,長期是由老師告訴學生某篇課文的中心內容是講什麼的,學生記住就好了;結果,真的有一篇文章,要讓中國學生來判斷究竟中心是什麼,反而做不到了。於是,在美國的大學課堂上,老師們會經常發現中國學生根本就不明白某篇文章作者的意圖;不明白中心思想;更可悲的是,因為中國的中學語文課是不教文學理論的,因此,中國學生完全無法正確理解一篇使用“反諷”或者“矛盾”手法寫的文章,更無法理解文章的“感情”和“色彩”對表現作者意圖的作用。在美國大學的文科課堂上,中國來的學生往往如同小學生在高中生的數學班上課一樣,雖然老師說的每一個字都聽懂了,可是根本就不知道在發生什麼事,還哪里有能力參與討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