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資本淨流出時代中國經濟直面兩大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4-07-01 08:49:50  


從資本淨流入狀態向資本淨流出狀態切換,是中國由貿易與制造大國向產業與資本強國邁進過程中的現象性反映。
  中評社北京7月1日訊/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在日前發布的《世界投資報告》中預測,隨著中國企業不斷走向海外以及工業化國家之外的企業加大對美歐富裕經濟體復甦的長期押注,預計流入發展中經濟體的外商直接投資(FDI)即將停止增長。而中國由於企業走向海外步伐不斷加大,將為中國逾20年的投資淨流入畫上句號。儘管UNCTAD的上述預測未必精准,但隨著全球經濟的力量東移,這份報告基本上反映了全球資本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流動趨勢。而中國作為全球資本的超級富礦,極有可能為發達國家的經濟復甦與產業調整提供低成本的支持。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表示,去年流入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依然占據全球FDI總量的最大份額,達到54%,即7780億美元。工業化國家吸收的FDI占比為39%,為5660億美元,較上一年大幅增長了9%。而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去年的FDI流入為1240億美元,仍然超過FDI的流出(2013年中國僅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即達到901.7億美元,同比增長16.8%),但差距確實較前幾年已大為縮小。隨著國內商務成本不斷上升,美歐相較於中國來說已擁有了一定的商務成本優勢,而中國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基於擴大市場邊界的內生性需要,預計將顯著加快進軍美歐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市場的步伐。未來五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有可能達到8000億美元甚至突破萬億美元,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對外投資國。

  文章認為,從資本淨流入狀態向資本淨流出狀態切換,是中國由貿易與製造大國向產業與資本強國邁進過程中的現象性反映,在某種程度上,這亦有助於中國提升對全球資源的配置能力。因為中國今天在規模上儘管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貿易體,但在全球最頂尖層面的分工地位及獲益程度與這樣的經濟實力極其不對稱。時至今日,中國能夠拿得出手、與那些西方跨國企業大佬齊肩的超級企業幾乎沒有(華為也只是初具基本要素),無論是在初級產品定價體系還是極為重要的資產定價體系中,中國都只是看客,更遑論在全球儲備貨幣體系中的應有地位,在容易被忽視但戰略價值極為重要的服務貿易領域,中國與美國的差距更為巨大。就戰略層面而言,中國以國內資源的透支性消耗來支撐“中國生產—美國消費”的分工格局,是長期收益小於長期成本的被動式安排。這樣的分工格局,凸顯出今天中國“經濟大國和分工弱國”的尷尬地位。

  因此,從提升對全球資源的配置能力的角度來說,中國迫切需要有一大批企業適時走出去,運用可操作的力量杠杆,盡快嵌入全球產業與資本體系,提升中國對全球資本的影響力與控制力。不過,今日的中國與30年前的日本很不一樣,日本在30年前的資本擴張曾令全球首席經濟強國的美國感到呼吸急促,其背後有日本極為雄厚的財團力量支撐,日本的工業化水平在全球範圍內足以抗衡美國。尤其是日本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後,早已建立了相當完善的醫療與社會保障體系,日本的金融財團與產業資本大舉對外擴張,其戰略目的一是為日元國際化服務,二是在全球範圍內構築與美國並駕齊驅的戰略競爭體系,進而實現日本的“超級大國夢”。儘管在某種程度上日本的大國雄心由於“廣場協議”的簽訂而受到重大挫折,但對日本而言,其高達3萬億美元的海外投資及可觀的投資收益,不僅給日本在陷入“失落十年”窘境時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海外補給,而且日本這些年構築的全球工業與金融投資體系,對於日本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實質性地位提升更大有裨益。故而,儘管如今年中國的名義GDP差不多相當於日本的兩倍,但在不少日本的戰略家看來,中國取得的經濟進步,大都表現在體量上的擴張,“效費比”比較低。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