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殺人偽造礦難何以經久不絕

http://www.CRNTT.com   2014-07-08 11:54:33  


電影《盲井》劇照,該片即取材於相關新聞報道
  中評社北京7月8日訊/21名來自四川、雲南等地的農民工,組成一個團夥,在不到一年時間內相繼錘殺4名工友,並製造“礦難”假象騙賠約185萬元。這起於近日開庭審理的案件,只是揭開了殺人偽造礦難事件的冰山一角。

  ■ 殺人偽造礦難的“傳承”與發展

  至少從90年代起,殺人偽造礦難事件就開始出現

  每有殺人偽造礦難的新聞報道出來,就有人說這是“現實版的《盲井》”,更有人稱這類案件是犯罪分子學自《盲井》——一部描寫殺人偽造礦難的知名電影。實際上準確地講,《盲井》才是“藝術版的新聞”。根據《盲井》的原著小說作者劉慶邦介紹: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有煤的許多省份大小煤窑到處開花,礦難隨之頻發。礦難發生後,當地官員和礦主千萬百計瞞報或通過“私了”的方式解決。有人從中看到“商機”。便合夥把某個礦工騙到井下將其殺害,人為製造“礦難”,然後扮成受害者的親人跟礦主“私了”,每一條人命詐上8000至2萬元不等,然後再換一個地方,如法炮製。當時,報紙報道全國發生此類“礦難”事件就有40多起,近60人遇害。底層社會“人吃人”的現象,令人驚愕。作為當時《中國煤炭報》的編輯,劉慶邦編發了一篇近5000字的長篇報道。他覺得這是一個可以寫成小說的題材。最終在擱置了2年後,劉慶邦找到靈感寫成了小說,於2000年發表。

  可見,不管是“這類案件發端於《盲井》”,還是媒體上經常說的“2007年首次出現這類案件”,都不準確。實際上今天發生的案件不過是十幾年前案件的翻版。

  近年此類案件又呈多發態勢

  由於沒有全國範圍內長時段的統計數據,對此類案件的發生、發展不能準確描述。若僅著眼於媒體報道和司法系統部分資料,則會發現2007年開始這類案件的確呈多發之勢。

  2007年11月,四川雷波籍彝族男子吉拿古哈夥同他人在河北武安市一家鐵礦廠將一名智障人員殺死,並騙取賠償金。這是近年媒體首次詳細報道的此類案件。之後則是隔一段時間就有類似案件被媒體曝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