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利率市場化改革須走“外科手術式”漸進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14-07-12 08:42:23  


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作為中國金融體系再造的關鍵性舉措,它需要同時解決存貸款利率由市場機制形成、存貸款金融機構業務轉型和金融市場創新發展等三個相輔相成的問題。
  中評社北京7月12日訊/人民幣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改革是中國利率體系改革的攻堅之戰。中國證券報發表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王國剛文章認為,這一改革的難點,一方面在於改革中國金融體系非市場化特點,改變由存貸款金融機構通過存貸款機制集中配置大部分(乃至絕大部分)金融資源的狀況,歸還居民部門和廠商部門的金融權力;另一方面,建立間接調控為主的貨幣政策調控體系。但在人行運用資產調控貨幣和金融的能力嚴重降低的條件下,要建立一個貨幣政策調控下的市場利率體系近乎不可能。存貸款金融機構的預算約束硬化並非只是財務概念,還取決於市場格局,但在保持賣方壟斷的條件下,存貸款金融機構要真正到達硬約束近乎不可能;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應得到充分實體企業和城鄉居民的全力支持,但在他們缺乏賣方選擇權的條件下,這一改革很難不嚴重影響到他們的權益。要克服這些難點,需要調整人行所持有的外匯資產數額來完善資產結構,以提高人行貨幣政策的間接調控能力;通過加大公司債券等存貸款替代品的發行規模,運用市場力量強化存貸款金融機構的預算約束硬度;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力度,為實體企業和城鄉居民提供變“存款”為“金融投資”過程中的可選擇金融產品。

  中國金融體系中資源配置格局調整

  文章分析,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難點,首先是由中國金融體系特點所決定的。在中國金融體系中,與其他各種金融產品相比,不論是數額還是比重,存貸款在體量上都占主體地位,存貸款金融機構成為經濟運行中的資金配置主渠道。這不僅決定了存貸款數量變動資產配置等影響力度和對其他金融產品的影響力度,決定了存貸款變化對貨幣數量從而貨幣政策的影響力度,而且決定了存貸款金融機構的經營運作對整個金融體系和國民經濟運行的影響力度。與此相比,實體經濟部門和金融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則處於弱勢地位。

  從2001-2013年的13年間存貸款餘額在金融機構資產中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第一,雖然各項存款占資金來源的比重在13年間呈下降趨勢(從2001年的93.54%降低到2013年的88.86%),但依然是金融機構經營運作資金的最主要來源。與2001年相比,2013年各項存款增加了6.65倍。第二,雖然各項貸款占資金運用的比重在13年間也呈下降趨勢(從2001年的73.15%降低到2013年的61.12%),但依然是金融機構集中資金的最主要路徑。與2001年相比,2013年各項貸款增加了5.4倍。第三,吸收存款、發放貸款是金融機構展開經營運作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業務活動,因此,存貸款數量的變化直接影響著存貸款金融機構的經營狀況及其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力度。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就在強調要大力發展直接金融,改變間接金融為主的金融格局。但一方面諸如國債、央行債券等非存貸款類債權性金融產品的每項餘額均遠低於“各類存款餘額”或“各類貸款餘額”,即便是這些非存貸款類金融產品的餘額總量在2013年底也僅為249004億元,占“各類存款餘額”的23.86%和占“各類貸款餘額”的34.63%。因此,在債權類金融產品中存貸款餘額所占比重居於不容置疑的主體地位(即便再加上每年的股票發行融資額和證券投資基金等融資額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格局),間接金融的格局並未發生實質性變化。另一方面,即便是這些債權類金融產品,也主要由存貸款金融機構運用從實體經濟部門吸收的存款資金進行購買,因此,只是存貸款的補充品,不是存貸款的替代品,基本屬於間接金融範疇。各類經濟主體(居民部門、廠商部門和政府部門等)消費結餘資金和運作結餘資金的主要使用方式是“存款”,同時,從金融體系中獲得資金的主要方式是“貸款”,因此,在中國金融體系中,存貸款是資金集中和資金配置的主要機制,存貸款金融機構則是資金集中和資金配置的直接主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