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階段轉換是中國當前經濟最重要特征

http://www.CRNTT.com   2014-07-16 09:11:43  


 

  過渡階段的突出表現:割裂和三個自循環

  文章分析,在系統轉換的過渡階段,中國經濟表現出既不同於原有系統的運行特征,也不同於擬轉換成系統的運行特征,而具有明顯的過渡性特征,集中表現為各種割裂,呈現出各種“亂象”:經濟供給與需求的割裂,經濟的管理體系與運行體系的割裂,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割裂,風險收益的獲得者與最重承擔者的割裂(治理體系、風險管理體系和社會經濟的穩定體系),等等。

  基於當前存在的多種割裂,中國經濟運行中出現了三個自循環系統。一個是由外貿領域、國際房地產和消費市場、外匯儲備運用構成的國際經濟大循環。

  不論是國際大循環的一個組成部分,還是“土地財政——房地產——影子銀行”循環,抑或是過剩產能循環,都是中國國民經濟循環中的一部分,其快速發展都推動了GDP的增長。2002年-2008年,國際大循環與“土地——房地產——金融”循環共同支撐著中國的經濟增長,中國GDP增速超過10%。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給中國的出口行業帶來沉重打擊,大量出口行業倒閉退出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擠出了出口行業的水分。但隨著經濟的恢復,仍存在套利套匯而催生的虛假貿易的自循環。2013年5月打擊虛假貿易融資,2014年初的人民幣匯率貶值,進一步擠出了這部分非實體經濟因素支撐的出口貿易。為了應對美國金融危機給中國帶來的挑戰,中國維持了“土地財政——房地產——影子銀行”循環,保持了經濟增速的平穩,但也使得中國經濟增速下了一個台階。

  從這三個自循環來看,都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國際大循環順應新一輪全球化的需求,推動了中國工業化進程。“土地財政——房地產——影子銀行”循環則與城鎮化、消費升級和金融轉型相吻合,是內需驅動的一部分。過剩產能循環則與提高行業集中度,與產業的升級相吻合。因此,這些自循環都是中國結構調整的一部分,但顯然這些自循環由於都基於某種或某些割裂,已超越了正常的結構調整,出現過度發展,帶來可持續問題。

  重新評估轉軌時期各類政策工具的空間

  文章提出,為應對經濟轉軌,中國需要四類政策。一是糾正市場上對政府和央行無限救助的預期,實施合適的貨幣和金融政策,抑制金融體系的過度擴張。二是需要為實體經濟的“去杠杆”過程的兼並重組、失業救助等提供必要的政策條件。三是為經濟的新增長點、新的投資創造條件。四是要有切斷金融調整的方案以及應對經濟“去杠杆”過程的負面衝擊,包括社會穩定、擴大內需和金融風險化解的預案。這個過程,關鍵是合理引導並調整市場預期,使預期調整和去杠杆過程較為平穩。

  但在這一過程中,重新評估各類政策空間是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中國當前面臨的是重大的經濟轉軌,並不是一般經濟周期,非常時期需要非常政策,需要從戰略高度來評估動用現有資源的收益。中國長期的經濟積累,如果能有助於順暢地渡過經濟轉軌挑戰,對於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巨大的福音。

  1.紙幣社會與國家福利制度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世界徹底進入紙幣社會。紙幣社會與國家福利制度的相結合,相當程度上改變了宏觀調控的限度。經濟運行的本質,是通過物的生產和消費,維持人的存在。現代經濟體利用市場體系,通過利潤、工資等方式分配最終產品,從而產生必要的激勵約束機制。為了保持經濟的平穩運行,持續不斷維持經濟體的正向激勵,政府通過財政赤字貨幣化的方式,向經濟體注入額外的現金流,從而帶來額外的利潤和工資的增長。在相對價格此起彼伏的過程中實現收入和財富的再分配。但不斷向經濟體注入額外的紙幣,又會推動絕對價格的持續上漲,從而損害市場失敗者和弱勢者的生存能力,國家又通過福利制度來維持社會系統的穩定。紙幣社會和福利制度的組合,使得國家可以在不引起社會混亂(因分配問題導致最低收入群體的反抗)的情況下,不斷通過收入重新分配的方式(貨幣投放引起通貨膨脹的情況下,直接通過價格在不同領域的不同漲幅實現收入和財富的再分配;在引起資產泡沫並破滅的情況下,通過資產價格的上漲和下跌實現財富的再分配,並通過隔離金融調整的方式,避免實體經濟的過度調整)保持經濟體的活力。只要擁有社會信任,財政和貨幣政策的空間將比實物貨幣時期更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