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政策理性應對中國經濟的艱難時刻

http://www.CRNTT.com   2014-07-29 09:19:04  


  中評社北京7月29日訊/截至27日上午,29個省市自治區已公布的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除河南、青海兩省外,其餘省份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均低於去年同期。在擠掉水分之後,全國大部分省份的經濟增速與其年初提出的增長目標相比,均有一定差距。在有效經濟增長已成施政第一要務的大背景下,在上周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強調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必須保證完成”的政策基調下,預計各省市下半年會陸續出台與微刺激有關的各種穩增長政策。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表示,若是放在3年前,對7.5%的年經濟增長目標能如期完成一點也不擔心。因為其時各級各地政府的經濟政策思維里依然浸潤著濃厚的凱恩斯主義思維,在應對經濟下行的策略組合中,投資作為經濟熱啟動的不二選擇,必定會高舉高打。但在今天,當各級各地政府均難以找到有效求解超級難題的情況下,如何防止微刺激演化成“名微實強”,如何面對天量的存量債務,如何防止系統性經濟風險大面積爆發,繼而找到促進經濟增長的有效路徑,顯然是政府和其他市場主體的急務。

  文章分析,中國經濟在走過2003年至2007年的黃金周期之後,自2008年初至今的6年多里,由於受到內外經濟失衡的諸多約束,不僅既有增長動力衰減,潛在增長動力不多,而且由於過去30年經濟增長沉屙的不斷累積,致使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假如中國經濟在未來五年的某個時候出現增長疲勞,以至於政府對其“熱啟動”也無濟於事的話,儘管民眾會感到非常不適應,但這很可能是真實經濟世界里的常態。當然,如果中國自1995年開始啟動的經濟戰略轉型能在未來五年取得實質性突破,從而引致經濟增長模式發生質的跨越,即便經濟跨過了“劉易斯拐點”,中國也會在好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將經濟增長順利切換到依靠技術進步、人力資本增長等內生性增長軌道上來。

  但是中國經濟在錯過了2003年至2007年這段極為難得的轉型時間窗口之後,其後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過程中由於反應過度並暫停了深層改革,帶來了其後五年一直在採取各種措施修復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帶來的後遺症。直至今天,當中國經濟處於所謂的“三期叠加”,即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措施消化期時,無論是最高決策層還是各地政府,均深刻認識到若再不下定決心清理2009年經濟刺激政策措施帶來的長期隱患,中國經濟根本談不上有效增長。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