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陳星:簡論民進黨的路線轉型

http://www.CRNTT.com   2014-08-03 08:54:01  


 
三、民進黨的權力鬥爭與路線轉型

  民進黨的路線轉型與其內部的政治生態特別是權力分配格局的重組有緊密聯繫。從大環境上說,民進黨現在已經到了基本路線不得不調整的關頭,但是如何調整,以及調整到怎樣狀態,在黨內還沒有共識。民進黨內的分歧和爭論對路線轉型會產生一定的阻遏作用,在黨內沒有形成較為一致的共識之前,路線轉型很難邁出較大的步伐。

  民進黨內目前關於路線調整問題的爭論大致都圍繞著2016年台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出線問題展開,路線調整爭論的背後其實是黨內議題主導權或者說是話語權的爭奪問題。議題主導權的掌控系指行為主體在政治活動中根據現實情況和自己的需要進行議題建構並逐步得到受眾支持,其要義在於在通過議題建構取得道義優勢,並將這種優勢轉化為自己的支持基礎。議題建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政治動員中議題的構建,最終往往通過政治精英運用法律手段來確認、修改或者替換公眾價值、道德規範和人際行為準則,確保動員的合法性和運作的有效性。議題建構和議題主導權的掌控涉及議題的選擇及與公眾互動和反饋的過程,需要長期經營,一旦成功則影響深遠。目前民進黨內的議題主導權爭奪主要在蘇貞昌、謝長廷與蔡英文三人之間展開。動員模式的調整是議題主導權爭奪的核心內容,民進黨要討論的問題是在新的政治情勢下如何調整路線,保證黨的生存與發展。兩岸政策是議題主導權爭奪的重要據點,但不是唯一的據點。

  在兩岸政策調整問題上可以看到民進黨內幾種不同的態度。蘇貞昌死抱“台獨基本教義派”,堅守民進黨的“台獨”路線絲毫不退讓,而且不斷強調其“台獨”立場,強調與大陸的區隔以及對大陸的敵意,擺明了不願兩岸和解也不願與大陸接觸的架勢。謝長廷則積極建構論述,主張與大陸接觸,是民進黨內與大陸接觸並尋求共識的代表。蔡英文和原“新潮流系”為代表的派系勢力則相對低調。蔡英文對兩岸政策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只是強調不反對民進黨在不改變立場的情況下與大陸的務實性交流。“新潮流系”則基本不表態,但是在務實交流方面卻表現積極,特別是在與大陸的經濟交流與合作方面更是如此。這些不同取向反映了民進黨內的不同議題建構策略和各個派系對兩岸局勢的不同判斷。

  民進黨內不同派系兩岸政策的分歧與各自的政治動員模式選擇密切相關。蘇貞昌延續了傳統的民進黨動員模式,自從其任黨主席以來在動員模式上沒有創新,基本還是延用民進黨以前的動員手段,如大規模的造勢、與國民黨的對抗性鬥爭等。蘇貞昌維持政治動員的熱度,保持對其他競爭者的優勢。謝長廷則由於久已失去政治舞台,同時也感受到兩岸關係的結構性變化,意圖通過對兩岸關係的論述建構為自己創造一個新的舞台,繼續發揮影響力。蔡英文則力圖通過加強基層經營的方式取得政治優勢,訴求的主軸逐步向民生議題與經濟議題轉移。在蔡英文看來,經濟議題的重要性顯然超過兩岸議題。

  自2008年以來蔡英文逐步成為民進黨的政治新星,其路線調整的嘗試就已經開始了。蔡英文力圖在理論建構和政治實踐兩個方面以基層經營取代傳統的動員模式,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步降低民進黨的對抗性色彩,目標是將台灣建構成一個新的“命運共同體”。2009年蔡英文在一次採訪中說:“在過去的政治攻防中,尤其在選舉過程中,有些人有意無意地(我相信是無意地)把‘本土’窄化成一種排他性的觀念。這種窄化的本土詮釋忽視了移民社會最需要的包容,跟我們團結成為生命共同體的需要是矛盾的。”因此,民進黨需要對其最核心的本土價值“重新詮釋”,將“‘本土’重新詮釋為一個包容性的觀念,讓這個社會所有的新舊移民不分族群都能共享‘本土’”。蔡英文與兩岸政策保持著一定距離,除非一定需要表態的場合,一般不會主動談及兩岸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