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56年中國戶口往事

http://www.CRNTT.com   2014-09-09 12:35:18  


  中評社北京9月9日訊/計劃經濟確立之初,與之相匹配的戶口管理制度出台。口糧、副食品,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開始按照戶口進行分配,城市居民日常消費除了花錢,還得配以糧票、肉票、蛋票、布票等等不一而足。

  “困擾了中國半個多世紀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就此壽終正寢。這是漫長的56年。”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徐遠說。

  7月30日,《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發布,第二天,取消農業戶口的新聞占領了各大媒體,牽動所有人神經的戶籍制度改革,終於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關緊城市的大門

  直到1990年代乃至21世紀初,在上海擁擠的公共汽車車廂裡,仍有老人會甩出一句:“軋啥軋?阿是軋戶口米啊?”這是一段艱難歲月在上海人心裡留下的記憶。

  1941年日寇進入租界,使得上海的糧食供應極度短缺。甚至因糧食不足而引發搶劫、凶殺案日見增多。日偽當局則在上海推行“計口授糧”辦法,規定給每一市民發一張購米證,憑證可以每周在指定的米店購買白米一升,碎米半升。即使這很難維持生計的一升半米,也經常斷供,必須拿著戶口購米證搶先去軋,也就是在米店開門前就蜂擁而至爭先恐後,才能贏得口糧。

  可見,抗戰年代,擁有戶口,是淪陷區人民得以維持生命的一份並不靠譜的憑證。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4年開國立憲,第90條明文規定公民有‘遷徙的自由’,也就是說大家可以在全中國跑了,不用再領‘良民證’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徐遠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之初,領導層並不限制人口流動。

  限制人口遷移的政策是為了應對1950年代中後期農民的無序進城。他拿出的數據是——1954年到1956年,全國遷移人口達7700萬,包括大量人口進城。而當年全國人口是多少呢?所謂“六億神州盡舜堯”。 “擁護上海緊縮人口措施,響應政府號召積極回鄉生產”,《新民周刊》記者在一張1950年代的舊照片上,看到了如此一幅標語。照片拍攝於上海市常德路恒德裡,上世紀50年代,“城市人”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