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蔡昉:從“帕累托改進”走向“卡爾多改進”

http://www.CRNTT.com   2014-09-15 08:20:59  


 
  經濟增長減速源於供需雙重因素

  問:您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減速的原因是什麼?是供給因素還是需求因素?

  蔡昉: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需求制約,也不是短期衝擊,而是供給方潛在增長率的下降。鑒於此,我更強調供給方因素。在宏觀經濟學家、增長經濟學家中形成了兩類觀點,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歸到供給派,有多少人可以歸到需求派。雖然有些經濟學家自稱“供給學派經濟學家”不太恰當,但是至少有人關注供給方因素,就是增長能力如何提高。當然更多人關注需求方因素,即有沒有足夠的需求刺激經濟增長。

  我把供給和需求的因素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組合,就可以認識中國的經濟增長,解釋中國不同時期的經濟增長與宏觀經濟情景。

  供給方因素要觀察潛在增長率,即生產要素(資本、勞動、土地、資源)供給和生產率進步,能夠支撐怎樣的經濟增長速度。供給能力可以強,即在潛在增長能力很高的時候;也可以弱,即在潛在增長能力降低的時候。拉動經濟增長的需求方因素也可以有強有弱。強供給、弱供給、強需求和弱需求的不同組合,就形成了四種宏觀經濟格局,其實也是四種經濟增長常態。

  逐一認識這四種經濟增長類型,能夠幫助我們認識中國現在處在什麼發展階段,到底是什麼在制約中國經濟增長。

  先談第一種情況,強供給和強需求的組合,即高潛在增長率與日益增長的需求共同導致改革時期的高速實際增長率。

  我和同事估算了中國的潛在增長率,也就是在給定勞動力的增長速度、資本的積累速度、生產率特別是全要素生產率改善的情況下,能夠支撐的正常經濟增長速度。

  推算歷史,總體來看,中國在過去三十多年的潛在增長率,就是10%。但是,與之相伴的是總和生育率(一個婦女終生生育的孩子數)的下降,人口增長速度是在下降的。因此,得到的直觀結論是:中國的經濟增長是和人口變化密切相關的。即中國過去的高速經濟增長靠的是人口紅利——勞動力的增長,人力資本也就是教育水平的增長,人口撫養比(勞動年齡人口能夠支撐的依賴型人口)下降,勞動力的流動能夠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提高了全要素生產率。同時,中國有條件形成高儲蓄率和高資本形成率,有條件避免資本報酬遞減,資本積累是可以對經濟增長做出巨大的貢獻的。

  因此,大體上看起來,中國過去9.8%的經濟增長速度,基本上都來自於人口紅利。如果人口因素逆轉:過去勞動年齡人口增長很快、比重也在快速增加、人口撫養比下降,而在今後,勞動年齡人口不增長或者負增長、人口撫養比提高而非下降,將是什麼狀況?所有這些之前有利的人口因素都變成了負向,中國出現的這些人口的逆轉變化,就發生在2010年。

  “強供給—強需求”兩者結合,就出現了三十多年來“強供給—強需求”帶來的中國高速經濟增長。

  問:那麼,後續的三種組合會帶來什麼變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