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制度變革:新常態下發展的硬道理

http://www.CRNTT.com   2014-10-10 09:34:57  


 
  新結構調整已經在路上

  文章指出,新常態下的宏觀調控要堅持既定的基本原則,宏觀調控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保底,要正視新常態下增長條件和環境的變化,摒棄急功近利的在多次拯救危機時形成的用短期刺激來保增長的危機思維和習慣思維,要通過改革、創新,通過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著力打造新常態下的新比較優勢、新的全球競爭力和新的增長動力,這才是推動新常態下的經濟穩定持續發展的硬道理。

  新常態的第二個特點已經顯示,現在與前三十年相比,中國的發展條件和環境已經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對這個特點的清楚認識,明確地提示我們,新常態需要新發展動力,要從依靠外需轉向依靠內需,從高投資轉向較高消費和合理投資的內需結構;從以二產為主轉向二、三產並進,從低附加值轉向較高附加值領域;從勞動密集、資源密集轉向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行業。只要經濟和產業結構積極主動向適應新常態的方向逐漸調整,新常態就是我們經濟持續發展的難得的新的戰略機遇期。

  實際上,新結構調整已經在路上。宏觀層面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已經歷史上第一次超過第二產業。消費占GDP的比重一直超過投資占比,儘管投資一直保持平均19%左右的增長。

  收入結構也在發生變化。政府收入增長下降,居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民收入增長超過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長,儘管經濟增長率下降,但消費增長穩定,2013年消費總量超過24萬億。消費結構也在變化。消費增長從生活必需品向高端消費品轉變,從物質消費向服務消費增加。

  更重要的是,這些結構性的變化不斷催生新的業態,新的生產結構。互聯網電商、移動通訊、物聯網、現代物流、大數據分析、個性化消費個性化生產等等,與高科技進步同步的領域正在改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與此同時,與過剩產能調整同步的新產業結構正在形成,與高污染能源結構改變同步的新能源結構正在發展。服務業、技術密集產業的發展,內需消費擴展的不斷擴張,新常態下的比較優勢也正在變化中。

  新的增長動力將在增長方式轉型中被釋放,新的比較優勢將在結構調整中形成,新的發展機遇正向我們撲面而來。

  新常態下的發展必須依靠制度性的改革和創新

  文章認為,“優先改革”的決定與十八大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是完全一致的。新結構轉變過程中必然會遭遇制度性障礙,新的增長動力必須突破舊的生產關係束縛,這決定了新常態下的發展必須依靠制度性的改革和創新。新常態倒逼增長方式的轉變,倒逼著三次產業和行業結構的調整,倒逼著要素投入的重新組合,倒逼制度性改變,只要進一步加大改革的主動,新的生產力就會在新的制度中釋放出來。

  消費為主的增長動力正在推動收入分配機制的改革,收入分配機制改革將進一步促進消費增長。

  新業態的產生正在推動科技創新機制的改革,創新機制的改革將釋放更大的新的生產力。

  市場配置資源正在推動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可能大大提高國企、民企的競爭力,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

  城鎮化發展將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和土地制度的改革,都將突破農業生產率和土地要素的瓶頸,將推動農業現代化邁出更大的步伐。

  審批制度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移,民營經濟將顯現更大的活力。

  我們必須正視新常態變化帶來的新的巨大挑戰,不要求穩要求變,順應規律,向從需求面到供給面的全面轉型和結構調整的方向求變,向適應新常態的新結構新增長力的制度性改革的方向求變,打造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軟實力和硬實力,從容迎接新常態的洗禮,爭取2020年在新的結構新的增長方式下跨入中等偏上收入的國家行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