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薛理泰:美歐將加緊攻擊伊斯蘭國

http://www.CRNTT.com   2014-10-29 11:41:01  


 
  2003年以後,多達18萬美軍常駐伊拉克,儘管自殺性爆炸案彼伏此起,卻尚能在表面上維持大局穩定。2011年,美軍撤退回國。不久後,伊斯蘭極端勢力即迅猛崛起,卷土重來,勢難遏制。
 
  先例俱在,歷歷在目。據此觀之,縱使這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往中東派遣地面部隊,與伊斯蘭國武裝力量作戰,也僅能取得戰役性勝利,欲求在戰略上獲得完勝,卻無異於緣木求魚。
 
  至於沙特阿拉伯、卡塔爾以及其他海灣國家參與作戰,這些國家在教派、教義上與伊斯蘭國源出同宗,所謂“身在曹營心在漢”,豈能全力以赴地與信奉相同瓦哈比教義的遜尼派武裝力量交戰?一旦西方聯軍撤走,不旋踵,中東國與國之間、教派之間錯綜複雜的鬥爭,一概故態複萌矣。
 
  這些前瞻性的考量據信都屬於西方政治家的戰略規劃的內容。據筆者研判,對各方面因素進行綜合歸納,權衡輕重以後,最終美國及其盟國仍然會加大打擊伊斯蘭國武裝力量的力度,包括再次往中東地區派遣地面部隊。
 
  這層評估的依據何在呢?大略說來,在西方國家政治家戰略盤算中,衡量利弊得失時,對下列基本因素的估量比前述評估所占的分量更重,就對二次大戰以後美、歐國家建立的國際政治格局構成的挑戰而言,前者可能造成的影響和衝擊也遠比後者更大、更明顯。姑且試析如下:
 
  在現代史上,伊斯蘭世界爆發的重大事件,由於種種因素,往往會對現存的國際政治格局構成重大的衝擊。例如,1978年在伊朗發生的反對君主體制的大規模民眾示威運動,1979年1月終於推翻了巴列維國王的政權,並由旋即回國的宗教領袖霍梅尼主導,成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擔任國家最高領袖。史稱伊斯蘭革命。
 
  這次伊斯蘭革命的爆發,並不具備學術界稱為革命的諸項“先決條件”,卻獲得了千萬民眾的支持,並使伊朗這個什葉派占壓倒優勢的伊斯蘭國家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漣漪所及,而且對其後的國際政治格局造成了重大的衝擊。全球伊斯蘭教徒受到伊朗伊斯蘭革命的激發,紛紛在各地追逐政治主導權。可以說,當代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大文明板塊之間持續而激烈的撞擊,追根究底,應當溯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