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夏斌:宏觀調控中的“底線思維”

http://www.CRNTT.com   2014-11-28 09:05:31  


 
  防止債務鏈斷裂蔓延是當務之急

  文章指出,但也不能過分樂觀。中國2009年以來巨額的貨幣投放還在對當下經濟的運行帶來深刻的影響。若以貨幣供應量M2衡量,2009年至2013年5年內貨幣供應高達63萬億元,超過1949年以來前59年47億的貨幣供應。如此之多的貨幣已經在各個行業、領域中鋪開了數以萬計、幾十萬計的項目投資,形成了金融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一系列錯綜複雜的債權債務長鏈。

  當前,國際需求萎縮、中國經濟增速持續下行、企業銷售收入和利潤減少、一些企業瀕臨破產倒閉,部分企業破產倒閉會開始引起銀行對同類項目的謹慎放貸;或同類企業本身也會減少新的投資欲望,其效應再經企業間下游的連續發酵與傳染,就有可能帶來債務緊縮螺旋形衝擊,形成整個經濟的內生收縮,產生新一輪企業的生存危機。2014年8月的統計數據已表明,當期的貨幣供應和社會融資餘額增速幾乎沒變,但工業增加值降幅嚇人,已降到2009年初以來的單月最低點。這些周期現象正如龐巴維克的迂回生產理論和哈耶克的信用周期理論所指出的,曾經的由過度貨幣供應所引起的經濟“超級繁榮”最終必然會以經濟的大震蕩或危機來收場,從而才可能開始一個新的經濟循環。

  在當前,從中國經濟、社會穩定出發,若要聚焦討論經濟增速問題,關注的重點除了由就業所引起的社會穩定問題外,不是其他,恰恰應是如何防止一系列債權債務鏈斷裂現象的蔓延,這是當務之急,這是大局。

  必須要看到的是,迄今為止,中國經濟在增速下行過程中之所以還能保持經濟較為穩定的態勢,恰恰不是政府在盲目樂觀、任市場發展,而是居安思危,考慮到“三期叠加”因素,在防範系統性風險爆發的思維下主動出擊,一邊全面深化改革,一邊在貨幣調控、投資、房地產等領域採取一系列行政幹預政策。可以說,如果沒有一定的政策幹預,也許更大的問題早已出現了。

  因此,我們既不必過度的悲觀,同樣也不能盲目樂觀。正確的態度應是謹慎樂觀:從趨勢看是樂觀的,但這是建立在對當前形勢的正確判斷及政府採取恰當的調控技術基礎上。

  對未來謹慎樂觀前提是具備“底線思維”

  文章分析,謹慎樂觀是有條件的。當前的中國經濟,如果任市場自然發展,政府不去作為,經濟硬著陸是必然的。但是若一味採取總量刺激政策,忽視深化改革與結構調整,不準備忍痛付出代價,那只是拖延系統性風險爆發的時間而已,其結果同樣是危險的。怎麼辦?不能走極端,要走中間道路。而兩者之間的“度”又怎麼把握?換句話說,政府要有作為,又不過度作為,如何基於底線思維有作為且會作為?

  何謂底線思維?美國政府儘管不用“底線思維”這個詞,但是在危機中其貨幣政策的底線意圖同樣是非常明確的,就是圍繞影響社會穩定的就業率目標。於中國國情而言,底線思維可以在回答“三期叠加”現象描述背後的疑問中展現:

  經濟增速換擋期,換擋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增速要下來。我們能容忍的底線在哪?筆者認為,一是穩就業,穩住社會能容忍的較低的失業率;二是穩風險,在經濟增速下降中允許一些企業破產出清,但不能引致傳染最終導致系統性風險的爆發。兩者說到底,均為確保社會的穩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