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基礎設施建設應轉型為“民生基建”

http://www.CRNTT.com   2014-12-08 09:16:05  


 
  轉型“民生基建”是大方向

 文章指出,作為未來城鄉經濟及區域經濟改革的重頭戲,新型城鎮化大幕也已經開啟。我們需要在新型城鎮化的大背景下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的轉型。這一轉型的方向將是“民生基建”。

  何謂“民生基建”?是指以惠及普通居民生活為導向的基礎設施建設。換句話說,傳統基建側重於基本的公共設施提供和居民基本生活需求,而民生基建更注重於生活質量的改善和全方位需求;傳統基建側重於硬件,而民生基建更重“軟件”。民生基建將側重於以下一些與民生有關的領域。

  擴大生態環保領域投資,再造青山綠水。中國生態環保領域投資不到GDP的2%,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嚴重不足。從國際經驗來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環保問題就會凸顯出來並真正得到重視。從具體領域來看,新能源替代、大氣污染防治、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垃圾回收、城市園林綠化、水土保護都有較大的投入空間。

  突破醫療養老基礎設施瓶頸,應對老齡化挑戰。隨著中國邁入老齡化社會,醫療健康領域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的瓶頸凸顯。老齡化將對中國的社會結構及投資、消費等領域產生深遠影響,醫療養老是首當其衝急需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的領域。

  發展體育健身基礎設施建設,為居民提供福利。從硬件設施來看,中國人均公共體育場地面積只有1.5平方米,不到美國和日本人均數的十分之一。加快體育場館、健身場所、戶外運動場所、居民健身設施的基建投入刻不容緩。

  重視信息服務領域投資,贏取發展制高點。“智慧城市”理念已經成為全球關於城市發展的共識,很多國家都在做這一領域的長期規劃。瑞典就是實踐智慧城市的一個典範,新加坡也推出了“智慧國家2025”的計劃。對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來說,實踐智慧城市與海外本質上是站在同一起跑線,我們要抓 住機遇,從戰略角度考慮加大IT領域的基礎設施投入,贏取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加強文化教育領域基礎設施投資,塑造文化中國。就目前來說,文化教育領域的基礎設施投資仍明顯不足。中國應建設更多的學校、城市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電影院線、劇院、藝術中心、文化展區、創意產業園等。

  布局物流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現代商業。近些年中國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較快,物流業的商業化運營其實已經走在了前端,但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仍相對滯後,現代化倉儲、包裝、多式聯運等設施不足,同時缺少綜合布局的物流園區體系與高效便捷的綜合運輸網絡,加大物流網絡領域的基礎設施投資勢在必行。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階段之後,經濟增速逐漸回歸到與潛在增長率向適應的水平,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產業轉型升級,經濟增長將更注重綠色、注重民生、注重可持續。發展民生基建即是這一階段基礎設施建設的基本要求,是傳統基建在新的歷史階段的優化與升級,傳統基建所留下的空餘和不足,需要民生基建來填補。所以,發展民生基建,本身就是調結構。我們提出轉型民生基建,並不是要完全丟棄傳統基建。如前所述,傳統基建是硬件,民生基建是軟件,在基礎設施投資中我們要“軟硬兼施”。只是,民生基建要逐漸作為未來基礎設施建設的主線被重視起來。

  中國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黃金時期已經過去。如果單純沿著傳統基建的思路下去,十年之後,我們不僅會面臨著投資效率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可能會出現國內無處可投的局面,基建投資都必須借助“走出去”,即大規模向海外轉移。但“民生基建”卻是一個“朝陽行業”,作為傳統基建的承繼,它面臨著方興未艾的龐大的需求,投資民生基建不會像投資傳統基建那樣面臨產能過剩的威脅。尤其是隨著新型城鎮化的啟動和“三個一億人”戰略的實施,政策需要為“人的城鎮化”提供相配套的生活基礎設施服務,“民生基建”更是具備扎扎實實的現實需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