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應對增速換擋期的新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5-01-02 09:07:49  


 
  三是經濟增長貢獻來自於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和人力資源的提升,而不是要素的不斷遞增的投入。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中最大的問題是全要素生產率貢獻的不斷下降,人力資源錯配,大量優質人力資源向非市場部門集中,這難以形成技術創新和人力資源優化配置。解決好技術進步激勵機制與人力資本的配置機制才能完成生產方式的轉變。

  上述三個方面需要一段時間進行轉換,體制改革、結構調整和政策激勵是重要的方面。“新常態”轉向真正的新階段,需要自我的不斷改革和結構調整。

  二

  文章認為,中國經濟“新常態”的一個要義就是利用好經濟減速時期進行最為積極地推進結構性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稱之為“減速治理”。只有利用減速壓力推動市場化改革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走向高效均衡的增長階段。中國經濟進入到了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是最佳的“減速治理”時期,通過體制改革和結構性調整,在增速換擋期過程中完成經濟發展方式的轉換。

  從理論上講經濟增長減速是經濟體的一次大的“清潔”,熊彼特稱為“清潔機制”,即淘汰落後企業,推動創新企業發展,但這一理論機制在現實中難以完成,特別是亞洲國家,在趕超過程中,政府支持的項目或企業都不願意被清潔,反而抗拒減速清潔,形成所謂政府支持的“僵屍”企業,將創新企業所需資源吸入,而減低了創新活力。因此減速治理的核心就是利用“減速”重建新的資源配置方式和增長機制。韓國就是一個“減速治理”成功的案例,在亞洲金融危機後進行了結構性改革,成為一個近乎完全開放的經濟體。在更具競爭性的市場環境中,不僅可以增加勞動力市場彈性,降低創新的勞動力成本,而且能夠激勵包括新建中小企業在內的不同規模企業參與技術進步,從而為創新外溢效應的發揮創造有利條件。

  中國的“減速治理”包含著市場化改革和現有存量的結構性調整,而且在宏觀政策上要有足夠的定力,讓減速成為一個“清潔機制”清理“僵屍”企業,鼓勵創新,為新體制建設鋪路。

  首先,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就是要打破政府長期通過“支持”的幹預資源配置機制,讓市場進行配置,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轉變的關鍵在於,一是政府要改革自身,轉變職能,切實簡政放權,政企分開;二是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促進中國統一市場盡快形成,重點解決更高層次的開放即要素市場的開放問題。解決在資本市場、人員流動、基礎設施、信息等領域的割裂問題;三是打破“條塊分割”的現狀,縱向和橫向的行政幹預形成的條塊分割影響資源的空間配置效率,使得區域間貿易量減少或者萎縮,分工無法深化,創新難以外溢;四是強化法治,完善一系列標準體系和法規來規範市場經濟秩序。

  其次,存量釋放,加快事業單位改革,推動服務業發展。當前服務業發展很快,但多為效率較低的行業,製造業與服務業勞動生產率相差一倍以上,因此要加快事業單位改革,推動服務業發展。

  三是推進金融改革,積極應對國際經濟和政策周期不同步對中國衝擊。當前,中國經濟將進一步融入全球化進程,但同時風險也在加大,而中美經濟周期和政策激勵不同步等問題會帶來衝擊,因此金融改革的同時防範金融風險和穩定人民幣幣值成為重要的政策。

  總而言之,減速治理關鍵仍需要宏微觀雙重努力,宏觀政策要有足夠的定力,容忍經濟減速,要將宏觀政策激勵與體制改革相結合,宏觀政策的重點在於化解金融財政風險。微觀則更需加快改革和存量調整,盡快轉向高效均衡的增長階段。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