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結構性平衡正在到來

http://www.CRNTT.com   2015-01-11 09:47:28  


  中評社北京1月11日訊/中國經濟在增速放緩的同時,也正在經歷結構性再平衡。2014年三季度中國GDP增速為7.4%,遠低於2008~2012年均增長9.3%的水平,但放在全球範圍來看,中國經濟減速幅度明顯小於其他新興經濟體。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在經歷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後,中國經濟正從增長奇跡向常規發展回歸,結構也出現了艱難的再平衡。經常賬戶盈餘已從2007年占國內生產總值峰值的10%降至2013年的2.1%,較2012年下降0.5個百分點,為9年來最低水平。2014年三季度中國經常項目順差815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816億美元,國際收支賬戶趨於平衡。

  文章分析,國際收支平衡既有主動原因,亦有被動因素。近兩年,發達國家借“再工業化”重奪國際貿易競爭主導權,而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以比中國更低的成本優勢,成為接納國際製造業轉移的新陣地,對中國出口形成“前堵後追”之勢,淨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

  美日歐經濟復甦與中國出口出現“脫鈎”跡象。2013年以來,發達經濟體經濟復甦動能普遍增強,各國經濟相較於原有增長格局出現不同程度的調整,美國製造業復甦帶動實體經濟復甦明顯。2011~2012年製造業平均增速達到4.3%,已超過2002~2007年平均水平4.1%,其中耐用品製造業平均增速達8%,遠遠超過2002~2007年平均水平5.7%。隨著中國國內要素成本上漲,及人民幣持續大幅升值,中國商品在美國的市場份額開始下降,2011年至今,中國商品在美國進口中占比累計下降2個百分點,出現“脫鈎”跡象。這一趨勢也同樣發生在中國與其他發達經濟體之間。2013年,中國產品出口到傳統發達市場占比從上一年的40%左右下降至37.6%,這一趨勢在2014年也有所延續。

  替代性貿易競爭態勢越來越強。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向中國轉移的趨勢也開始放緩,越南、印度、墨西哥與東歐等國家和地區以比中國更低的成本優勢,成為接納工業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新陣地。東盟製造、印度製造、墨西哥製造開始用更加低廉的成本要素實現對中國製造的供給替代。

  TPP+TTIP+PSA正在改變全球貿易格局和秩序。當前,國際產業競爭與合作態勢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美歐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議TTIP和多邊服務業協議PSA重構全球貿易規則呈現三大特點:一是零關稅;二是就業和綠色環保的談判准入條件;三是區域自貿加強。新型貿易壁壘對中國形成嚴重挑戰。除了傳統貿易救濟之外,貿易保護主義以國家援助、政府採購等形式隱蔽出現,對中國出口形成新挑戰。

  在中國內部也正經歷投資與消費的“再平衡”。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持續下移,從2009年33%的增長速度已經回落至2014年9月的16.1%,投資對GDP的拉動作用從2009年的8.1%降至2013年的4.2%。投資率下滑有深層次原因:一方面,從產能周期角度來看,目前中國正在消化2010~2011年大規模投資釋放的產能,且房地產、地方投融資平台對實體經濟的擠壓持續存在,產能過剩行業已從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造船等傳統行業擴展到風電、光伏、碳纖維等新興產業,許多行業產能利用率不足75%,負產出缺口顯示去產能比較緩慢,制約了新增投資的增長。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