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
武大的櫻花從哪裡來? | |
http://www.CRNTT.com 2015-03-24 13:50:14 |
敵寇“國花”落戶武大 武漢大學校園內原本並沒有櫻花。上世紀30年代,當時的國立武漢大學在武昌城郊外的珞珈山一帶大興土木,辟山建校,同時大規模地植樹造林,逐漸將這片原本亂石叢生、墳冢遍地的荒山野嶺,變成了黌舍巍峨、林木葱蘢的美麗校園。 然而,到了1937年,武漢大學在珞珈山的校園建設尚未完成,就碰上日寇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大片國土不斷淪喪。1938年初,武漢形勢吃緊,武大師生只得忍痛告別珞珈山校園,西遷四川樂山。 1938年7月,時任武漢大學校長王星拱率領最後一批隨校西遷的教職員離開珞珈山前夕,他決定留下少量教職員和校工負責看管校產。當時,本校法學院經濟系助教湯商皓剛剛從日本留學歸來,熟悉日語,其夫人又是日本人,王星拱校長就要求他留校看守。一開始,湯商皓再三推辭,但王校長仍“嚴令留守,並謂國難如此,能保全一部分艱難締造之校舍便是替國家保留一部分莫大之元氣”。最終,湯商皓被校長的“情辭懇切”所打動,決定“臨危受命”,留守護校。 1938年10月底,武漢三鎮相繼淪陷,武漢大學珞珈山校園亦遭日軍所侵占。幾個月後,湯商皓等人在其夫人的幫助下,來到珞珈山校園與駐扎在此的日軍聯隊長進行交涉。對方向他表示,日軍“對於無抵抗性之非軍事設施決無意破壞。尤其對於此山明秀水之高級學府校園的一草一木,當善加愛護”。隨後,湯商皓又驅車巡視校園,不斷見到“士兵進出”,“軍車雲集”,不禁感嘆:“大好湖山,不久以前弦歌傳道授業之地,忽一變而為柳營黷武之場……” 又過了幾個月,湯商皓聽說珞珈山駐軍換防,於是又與留校同仁再次前來交涉。此次接見他們的是一位文職武官高橋少將,他將珞珈山校園與“日本日光、箱根之風景優美的文化地區”相提並論,強調“當盡力加以保護”,但同時他又提出,“惟值此春光明媚,尚欠花木點綴,可自日本運來櫻花栽植於此,以增情調”。隨後,他將湯商皓等人帶到文學院前,“遙指將栽植櫻樹之處所”。湯商皓心裡很清楚,“櫻為彼之國花,梅乃我國國花”,於是便針鋒相對地提出,“可同時栽植梅花,因中國人甚愛梅也”,希望借此維護民族尊嚴。但高橋的回答卻是:“櫻苗易得,梅種難求,明年今日君等可來此賞櫻。” 正是在1939年春,侵華日軍從本國運來櫻花樹苗,在武漢大學珞珈山校園裡種下了最早的一批櫻花樹。一般認為,日軍在珞珈山種植櫻花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緩解住在這裡休養的大批日本傷兵的思鄉之情,同時,亦有炫耀武功和長期占領之意。因此,珞珈山校園裡的這第一批日本櫻花,可以說是日本侵華的罪證,國恥的象徵。 1946年秋,在八年抗戰中飽經磨難的武漢大學師生,終於從千里之外的樂山回到了武昌珞珈山。次年3月,他們看到,侵華日軍在校園裡種下的櫻花樹開花了,一共28株,均勻地分布在男生宿舍三個拱門之間及其兩側的四個樓棟前(每個樓棟前各有7株)。看到這些侵略者留下的遺物,想起自己剛剛經歷過的國恨校仇,武大師生的心情非常複雜,不少人主張立即將其砍掉,然而,主張保留這批櫻花樹的意見,最終還是占了上風。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