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城鎮化推動消費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15-03-27 10:24:51  


 
  第三,農民社保水平低,收入中就會有一部分轉化成社保儲蓄起來,直接影響了農民消費。

  城鎮化藍圖和政策設想

  文章表示,首先應評估有多少農民需進城。按照目前的統計,農村戶籍人口有8.9億人,但其中有3000萬人已在城市長期生活,所以可按8.6億人計算,這與衛計委統計的農村“新農合”人口數也是相符的。

  如果按日本每個農業勞動力擁有3.2公頃耕地面積計算,中國有3300萬農業家庭就夠了,如果每個農民家庭有2個勞動力,則未來農村人口在7000萬以下就足夠,相應需要遷入城市的農村人口總量就是8億人。如果到2035年中國人口是15億,則屆時的城鎮化率是95%。在這個水平,無論怎樣衡量中國都已是一個現代化國家了。

  如果農村人口從目前的8.6億減少到不足7000萬,則農村人均所擁有的耕地資源將是目前的16倍,如果把目前的農村人均務農純收入3000元提升16倍,就是4.8萬元,比去年的城市人均收入高出2萬元,不僅可以承擔更高的物耗水平,也再不用到城市打工謀求提高家庭收入。

  目前第一產業仍占用了2.4億勞動力,如果在推動大規模城鎮化的同時,推動農業機械化與農業家庭規模經營,有3300萬勞動力就夠了,就可以解放出2億農村勞動力,中國就不會再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城市工資上升壓力相應就可以減緩了。

  如果未來20年有8億農民進城,平均每年就需要安排4000萬農民轉為市民,要求城鎮化率的年均提升速度是5.4%,是目前的5倍。根據有關方面的分析,每個農民轉化為市民,包括居住、社保和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共需25萬元。8億農民進城,20年內總共需要支出200萬億元,分解到每年4000萬人進城,就是10萬億元,相當於去年GDP的15%。我國政府目前負債率還未超30%,提高15個百分點的負債率應該不是難事。此外,如果通過推動城鎮化,把農村人口的消費水平提高到目前城市人口的水平,我國的消費規模將會增加2.5倍,可保9%以上的增長率繼續20年。由於城鎮化滯後嚴重抑制了消費需求,推動城鎮化就是推動消費增長,而給進城農民提供住房和社保,就是直接給農民制度補償。中央政府也應規劃好未來20年8億農民城鎮化過程中的空間分布,引導城鎮化的合理髮展。

  目前進城打工的農民共有2.7億人,加他們的農村親屬,已有5.5億農村人口應安排進城,按年均4000萬人的速度,也要到2030年之前才能轉移完。可以先根據進城打工時間的長短來確定農民進城的先後次序。

  農民進城要貫徹“二換二”的原則,即農民要用手中的承包田與宅基地,換進城後的社保與廉租權。農民手中的積蓄有限,進城後馬上買不起房,要給他們提供廉租房。“二換二”不是強制性的,而是建立在農民自願基礎上的。不願交出土地的打工農民,在城市一定已經取得了某種社保和居住條件,就應允許他們保留在農村的土地利益,總之這本賬要讓農民自己來算,劃算了才會自願“二換二”。實際上“一換一”也可以,即只用宅基地換廉租權,或只用承包田換社保。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