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中國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的三大支撐

http://www.CRNTT.com   2015-09-03 07:10:32  


  中評社北京9月3日電/從李克強總理上周五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專題會議透露的內容來看,整固金融風險防護圍欄,穩定宏觀經濟基本面,激活有效增長動力,是當下中國經濟面臨的重要任務。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表示,近段時間國際市場動蕩,給世界經濟復甦增加了新的不確定因素,中國金融市場、進出口等受到的影響也在加深,經濟運行遇到新壓力。這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世界經濟復甦脆弱,全球貿易增長停滯的背後隱含著投資的弱化,意味著貿易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式微,全球價值鏈鏈條的連接開始鬆動,國際產業的分工與格局或將重新調整,這些都可能給全球經濟的穩定帶來極大的變數;二是中國經濟的企穩壓力不減反增。

  文章稱,從危機發生以來各主要經濟體的反危機策略或曰危機應對策略來看,可以說,治標之策遠遠多於治本之策。無論是美國啟動的大規模量化寬鬆(QE),還是日本以鄰為壑的“安倍經濟學”,抑或歐洲財政與貨幣政策的顧此失彼,莫不如此。當然,美國在此期間也出台了控制金融風險、支持實體經濟、鼓勵技術創新的有關舉措,終使美國經濟出現了向好趨勢。而放眼歐洲主要經濟大國,世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德國的勤勉、理性和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孜孜以求,這也是歐陸經濟終究還能保持穩定的重要支柱。但是,就總體而言,握有最多經濟資源、掌握金融主導權的發達經濟體,不光未帶領世界經濟邁向持續健康發展軌道,連自身經濟也始終未能進入穩健的復甦階段。

  於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在過去7年間便承載了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最重要使命。世界經濟力量重心東移的趨勢也由此日漸突出。而中國順勢推出的一系列具有開發性新特征的公共產品也成為最近幾年全球經濟秩序變遷的一大亮點。只是應當看到,中國儘管是迄今為止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受益者之一,中國經濟在過去十年裡取得的成就足以令優越感一向強烈的美日等國羨慕;但中國畢竟不是天外來客,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邏輯框架下,危機來臨時沒有任何一個開放經濟體可以置身事外,中國本身也是那場危機的重要受害者之一,況且在今天回過頭來看中國當時啟動的反危機策略,也的確有不少值得檢討之處。

  文章認為,中國在反危機過程中真正值得檢討的,應該是在經濟企穩之後,及時清理經濟發展沉屙,盡早告別債務驅動型發展模式,將經濟增長軌道切換到依靠內生性技術進步、人力資本提升和有效需求驅動的發展軌道上來。但是對各級各地政府而言,要告別長期以來養成的增長偏好一般會無比痛苦。而對新的增長路徑的探索,不僅需要付出難以預料的成本,而且還可能伴隨巨大的不確定,且在既有政績考核機制尚未真正轉變之前,“理性”的地方政府官員們一般不會拿增長的不確定性做政治賭注,因此,儘管最高決策層一直強調要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模式,但落實到具體的執行層面,往往出現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間的非合作性博弈局面。

  文章指出,中國經濟在告別低風險發展階段之後,今後要取得新的具有指標意義的發展成就,其所付出的經濟成本以及需要克服的經濟風險都有可能較以往時期的為大。而現實是,中國的投資效率並不高,全要素生產率一直未有實質性提升,經濟增長的邊際成本這些年來一直在加大。而隨著人民幣的升值、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以及土地等要素成本的持續上升,中國製造業的成本正大幅上升,假如不能通過技術進步和人力資本的提升來推動中國製造業的整體升級,將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中國實體經濟的競爭力。更何況,中國大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仍然不足。儘管中國企業500強的專利擁有數量在持續增長,但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40%的水平;專利技術交易率只有5%,真正實現產業化則不足5%。這樣的局面若不能有較大改變,一旦新一輪產業和技術革命在美國完成,進而掀起全球範圍內的新一輪分工大洗牌,中國將在失去比較優勢的同時又將失去競爭優勢。

  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經濟能在全球快馬加鞭,所倚賴的王牌是製造業,中國擴充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影響,主要依靠的是遍布全球的貿易觸角。假如沒有強大的製造業和貿易價值鏈的全面提升,中國將很快失去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有效支撐。而保持本國貨幣幣值的相對靈活性是中國經濟保持活力的內生性要求。中國當然不能成為國際產業和金融資本低成本獲益的樂園,更不可自縛手腳。只有掌握本國貨幣的定價權,才能保持本國經濟政策的相對獨立性。而這,對於新興經濟體來說是邁向產業與金融強國的基本前提。問題在於,中國和所有新興經濟體一樣,都面臨著本國金融體系發育欠成熟,高端金融專才短缺的局面,而建設強大的資本市場絕非靠一流的硬件和軟件系統就能達成的,而是需要濃鬱的創新氛圍、無所不在的風險意識和有效且及時的政府干預。假如沒有更具前瞻性的發展思維,單單依靠貨幣政策的調整,獨臂難支,是很難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的。

  文章強調,未來十年,是中國能否真正實現經濟發展模式的新跨越,進而全面提升在全球經濟分工光譜實質性地位的關鍵時期。各級各地政府亟須做好的兩門功課是:鞏固既有經濟發展成果,嚴控經濟金融風險。惟其如此,才能在新版國家經濟學的指導下,實現中國經濟的理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