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消費變革:由物質型向服務型消費轉型

http://www.CRNTT.com   2016-03-12 08:51:05  


 
  “十三五”:消費結構變革驅動投資轉型

  文章認為,中國進入服務型消費新時代,供給側面臨突出的結構性矛盾,表現在物質型消費的某些供給過剩與許多服務型消費供給不足的矛盾並存。關鍵問題在於,要在加快從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的轉型上盡快達成共識,適應服務型消費趨勢,加快改變以傳統重化工業項目為主的投資結構,實質性擴大服務業領域的投資。

  1。物質型消費供給過剩與服務型消費供給不足的結構性矛盾突出

  (1)物質型消費供給過剩。物質型消費供給過剩,不僅表現在傳統製造業,新興製造業也開始出現產能過剩問題,甚至有的項目一上馬,市場供給就已經出現過剩。

  (2)服務型消費供給嚴重不足。中國作為一個成長中的經濟體,服務型消費熱點不斷湧現,但在教育、養老、健康、文化等服務型消費供給短缺的矛盾比較突出。

  (3)有效供給不足導致服務型消費大量外流。以教育為例,人們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快速增加,但國內教育質量多年來改善緩慢。中國自費出國留學人數由2011年的31.48萬人增長到2014年的42.3萬人,如果按人均支出10萬元估算,需要支出4000多億元人民幣,而且留學人員呈現低齡化趨勢。

  2。適應服務型消費趨勢推進投資轉型

  (1)供求失衡的根源是投資消費結構失衡。物質型消費領域產能過剩與大多服務型消費領域供給嚴重不足並存,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中國投資消費結構長期失衡,投資結構與消費結構不匹配。

  (2)以消費結構升級為導向的投資轉型。在去產能的過程中,切實將產能過剩的重化工業和過度基礎設施投資降下來,把投資的重點轉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消費領域上。這不僅能夠改善國內消費預期,而且能夠有效縮小城鄉差距和化解社會矛盾。

  3。加大生活性服務業領域的投資

  (1)加大社會需求最急迫的生活性服務業投資。居民和家庭服務、健康服務、養老服務、旅遊服務、體育服務、文化服務等是社會需求量大、有效供給不足的重點領域。

  (2)加大人口城鎮化相關生活性服務業投資。據測算,中國每增加一個市民,在教育、醫療、文化、基礎設施等領域需新增綜合投資至少10萬元,人口城鎮化率每提高1~1.5個百分點,需新增1500~2000萬人,年綜合投資大概在1.5~2萬億元左右。人口城鎮化率提高一個百分點,將拉動最終消費增長約1.6個百分點。

  (3)培育、做大生活性服務業支柱產業。加大健康產業投資,爭取到2020年,大健康產業占GDP的比例由目前的4%~5%提升到10%左右。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爭取到2020年形成一批實力較強的文化企業集團,使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例由目前的6%左右提升到8%左右。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基本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服務、緊急救援、臨終關懷等領域,到2020年使養老產業對GDP的拉動作用由目前的3%左右增加至6%左右。

  “十三五”:推動房地產由規模型轉向服務型

  文章稱,中國進入服務型消費新時代,房地產不再是簡單滿足基本居住需求,而是融入了大量的服務型需求。“十三五”,在去庫存的同時,推動房地產業由規模型轉向服務型,已成為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

  1。房地產處於從規模型轉向服務型的歷史拐點

  (1)規模型房地產發展不可持續。2010年,中國房地產投資增速為33.2%,達到歷史的高點,近5年來一路下滑,2015年,全國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至2.8%,比2014年回落7.7個百分點,成為1998年以來的最低位。

  (2)服務型房地產需求逐步增大。一是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房地產剛性需求與以往相比在減弱,規模發展的峰值已過;二是“80後”、“90後”逐步成為購房的主要群體,這部分群體更加追求房地產的服務品質,更加追求個性化的房地產服務,單純居住型房產已不能滿足這部分社會群體的需求;三是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人們的生活工作節奏明顯加快,一家人都參加工作成為普遍現象,房屋不僅承載著家庭對居住功能的需求,還需要滿足家人對健康、醫療以及家政等服務的需要;四是隨著社會中高收入群體的擴大,人們對房產服務功能需求明顯提升,養老地產、旅遊地產、文化地產受到購房者追捧。

  (3)以房地產向服務型轉變扭轉企業業績下滑。1998-2014年,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由3614.2億元增長到95036億元,年均增速超過20%。但企業利潤快速下滑,2014年,營業利潤同比負增長近36%。在房地產整體低迷的大背景下,萬科、保利、恒大等服務型轉型領先的企業卻逆勢而上,獲得比較好的業績。萬科2015年中期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淨利潤67.9億元,同比增長23.6%;保利地產上半年淨利潤的增速更是超過40%。

  3。初步形成房地產服務化的新格局

  (1)探索服務型房地產新業態。著力推動房地產細分市場的發育,在具有良好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的商業地產、養老地產、旅遊地產、產業地產、文化地產等領域,形成專業化的細分市場,形成一批具有專業品牌、高品質的房地產商,推動房地產形成新的產業鏈,實質性提升房地產行業附加值,扭轉行業利潤不斷下滑的局面。

  (2)發展服務型房地產新模式。超越原有的以住宅為主的發展模式,轉向以服務為中心實現商業模式創新。這就需要在房地產領域推行大規模定制化服務模式,使相當一部分房地產商能夠把設計、研發作為核心業務做精做專,形成為客戶量身定做、以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發展新模式。

  (3)發展“互聯網+房地產”。支持房地產企業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等新技術提升服務水平,發展客戶參與房地產設計的新產品、新模式、新平台,成為房地產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

  “十三五”:形成消費驅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

  文章指出,以全面釋放服務型消費潛力為重點,形成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對“十三五”轉型闖關成功具有決定性意義。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在形成服務型消費有效供給的體制環境上盡快取得突破,爭取到2020年消費總規模達到50萬億元左右,使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定在65%左右,基本形成服務型消費引領新業態快速發展的新格局。

  1。形成服務型消費有效供給的制度環境

  (1)破除服務型消費供給制度瓶頸。放開市場,引入競爭,鼓勵和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投向社會急需的服務型消費領域。簡化審批流程,取消不合理前置審批事項,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放寬新註冊服務業企業場所登記條件限制,允許居民在家創業。

  (2)著力改善服務型消費市場環境。提高服務業消費市場監管標準,實行統一執法,形成企業規範、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有機結合的監管體系。建立完善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實施失信聯合懲戒,逐步形成以誠信為核心的服務業監管制度。

  (3)完善服務型消費質量標準體系。建立健全服務型消費質量標準體系是完善市場秩序、擴大服務型消費的重要條件。加快建立家政、養老、健康、體育、文化、旅遊等服務型消費領域標準體系,推動消費質量標準與發達國家接軌。

  2。到2020年消費總規模達到50萬億元

  (1)以10%左右的消費增速拉動經濟增長。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0.1萬億元,同比增長10.6%,而同期GDP增速為6.9%。就是說,消費增長如果低於10.6%,GDP增速有可能會比6.9%更低。

  (2)消費增速下降應引起高度重視。儘管“十二五”期間,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11年的18.39萬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30.09萬億元,年均增速達到13.4%。但應當清醒地看到,消費增長率總體上是呈現下降勢頭的。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為17.1%,5年來一路下滑至2015年的10.6%。在工業去產能、房地產去庫存的條件下,客觀地看,消費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是有一定難度的。

  (3)關鍵是擴大服務型消費供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10%左右的增速,到2020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達到48.3萬億元。這樣的消費增長規模,可以為去產能、房地產去庫存創造有利條件,贏得時間,最大限度地避免“轉型陣痛”。

  3。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定在65%左右

  (1)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應低於60%。儘管2013-2015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48.2%增長到66.4%,但應當看到,這是在產能過剩嚴重的條件下實現的。也就是說,未來在過剩產能“出清”的條件下,消費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還應當更高。

  (2)使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定在65%左右。總的來看,“十三五”期間,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穩定在60%~65%的區間,可以在確保6%~7%左右經濟增長的條件下,實現投資消費的動態平衡。

  (3)形成以服務型消費拉動投資的良性循環。使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定在65%左右的合理區間,要避免走投資主導拉動經濟的“回頭路”。如果走了“回頭路”,不僅不利於工業去產能和房地產去庫存,還會積累更大的經濟運行風險。穩定經濟需要增加投資,但投資的增加應當建立在消費驅動的前提下,建立在投資效益提升的基礎上。未來幾年,比較理想的狀態是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服務型消費拉動投資,在產業創新的條件下,實現投資消費兩旺。

  (4)以服務型消費引領新業態快速發展。形成“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新業態,以“互聯網+”形成教育、文化、旅遊、餐飲服務新業態,形成一批“服務型消費+高端製造”的新業態品牌。以服務型消費引領智慧城市新業態,形成一批比較成熟的智慧城市產業集群,形成一批專業化的知名國產品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