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蘇起論兩岸關係進入危機管理期

http://www.CRNTT.com   2016-03-16 00:07:43  


 
  民意直接對抗

  第二個可能對抗的領域就是兩岸的民意。這些年兩岸出爐了不少民調。它們個別容有差異,總的趨勢似乎非常明顯。在感性的“認同”上,台灣民眾自認“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比例已經穩穩超過一半。長期領先的“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落居第二。“中國人”的比例則遙遙落後。在理性的“統獨”問題上,“維持現狀”(即不統不獨)仍在部分民調中領先,但大多數民調都顯示支持“台灣獨立”的比例正前所未有的高漲,顯示支持度超過或接近一半的民調所在多有。這兩個趨勢在台灣內部已然成形,有的人以為是“天然成分”,絲毫不以為意,甚至志得意滿。但如果把它與大陸的“中國夢”並列考量,情況就很嚴重。

  首先,台灣趨獨民意的強烈抬頭會使得兩岸領導層將來的妥協變得非常困難。傾向鷹派的領導人士可能會自恃強硬民意而更不願讓步,而鴿派則因畏懼孤立而噤聲不語。這個現象其實已經出現多年。如某重量級政治人物本來偶發溫和論述,但他的派系“立法委員”群幾乎從來沒有人呼應附和。時間一久,男高音也自動消音了。

  更令人憂慮的是將來“台灣人”與“中國人”的對幹。兩岸和平發展這麼些年,政府接觸的管道不斷增加(一個協議就代表一個管道),談判的層級不斷升高。同時,民眾往來的程度也已密切到雙方社會及經濟均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如此的密切交流不可避免會發生一些意外性質的摩擦或衝突,小的可能只是人際問題,大的就可能升高成政治問題。在馬政府時期,雙方預見這種可能性,所以透過協調雙方都已各自先在“操之在己”的部分預作防範;不幸遇到問題,馬上經由適當的管道,以最大的耐心及善意,協調圓滿解決。這就是為什麼過去幾年兩岸民間交流的密切度遠高於其他雙邊關係,但雙邊摩擦卻少到幾乎看不到的原因。將來一旦既有溝通管道遭到切斷,任何小意外、小摩擦,若無法及時化解,都可能升高成較大的衝突。

  更危險的是,這些年兩岸都出現龐大的網民。他們的意向對政府政策多少有些影響,但卻不一定受政府控制。將來“天然獨”與“中國夢”可能因為各自內部因素而激發,可能因為兩岸摩擦而對撞,也可能因為外部因素(如南海、東海、或日本)而被撩撥。不管如何,他們一旦隔空對幹,相信兩岸主政者都要面臨巨大的壓力,後果實難設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