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讓城市發展更符合規律的四個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6-06-21 06:58:23  


  中評社北京6月21日電/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城鎮化快速推進,很多城市的面貌發生了可喜變化,但在城市發展中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原因之一是我們對城市發展規律的認識出現了偏差。

  正視人口規模及相關聯的資源配置問題

  北京日報發表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文章認為,如果我們對於人口規模沒有清醒的認識,在制定規劃的時候忽視對人口結構、人口規模的分析,就會導致投入嚴重的浪費。這個現象在全國相當普遍。我們在調研中發現,某新區做了一個50平方公里的規劃,規劃人口是50萬人,但是沒有考慮到:第一,新區離老城挺遠,如果不能先與老城區結合起來的話,就不會形成人口的聚集效應。第二,成本高,怎麼和其他的新區、其他城市產生競爭優勢?第三,規劃沒有考慮地理差異、發展約束、生態空間。

  試想,不當規劃帶來大量投資和粗放建設會給一座城市帶來多麼嚴重的浪費現象。要解決便民的問題,完善周邊生活的各種公共設施、服務設施沒錯,可以往這裡大手筆投資。可是投資嚴重粗放浪費到了上百億上千億,也沒有人承擔責任,還給後任帶來了嚴重的管理難題。

  因此,編制大規模空間的規劃一定要結合這一空間可以容納的人口,認真分析大規模空間內需要承載的大規模人口從哪裡來?人口結構是什麼樣的?和什麼樣的產業發生關係?和城市之間是什麼關係?過去,我們以為一個很大的規劃自然會吸引人來,但是如果在這個規劃只停留在紙面上,沒有轉化為投資的情況下,尚不會產生嚴重的後果,而一旦轉化為投資就會帶來巨大的損失,多年辛苦積累的財富、積累的投資,政府花費了一定代價拿來的土地,最後或許變成一大筆閑置的資產。

  遵循城市交通配置的規律

  文章分析,現在大量的高鐵站都修在城外面,為什麼要修到城外面呢?因為這些城市想當然地認為,只要高鐵通過的地方,就會帶來大量的人流和物流,所以很多地方政府就提出了諸如“航空港”、“高鐵港”、“高鐵新城”之類的發展思路。然而這個觀念對嗎?

  研究城市發展歷史上因港興城的案例自然會問:為什麼在一些港口會逐漸形成繁華的城市呢?因為港口具有泊船、裝卸、中轉和倉儲功能,而且客貨集散速度非常慢,船舶在港口的停留時間長,一些工業企業便圍繞鐵路港口建廠,提供大量就業機會,而大量工人就需要各種生活服務,在港口地區就逐漸生成了大量的產業、商業,人口也不斷集聚,進而發展演變成為一片城市,而城市中心和港口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然而,現在的交通樞紐和過去的港口大不一樣。因為高鐵和飛機都是快速交通工具,高鐵和航空運輸的特點是快速流動、停留時間短。從城市發展規律來看,如今的城市基本上是先有城市後有航空港的,而不是先有航空港後有城市的。以高鐵為例,怎麼可能在高鐵站邊形成一個城市呢?這種觀點的失誤在於未能充分理解快速港口的功能,忽視了高鐵快速流通的特點。原本坐高鐵就是為了快速省時間、為了交通更便利,但很多城市把高鐵站都修在城外,從城外高鐵站轉車進城,增加了半個多小時的換乘時間,就抵消了高鐵帶來的交通優化產生的大部分好處。為什麼要把高鐵站修到城外?因為一些市長想在自己任期把高鐵站修成,可是城裡拆遷會遇到一系列問題,修在城外,難度相對會降低很多。

  為什麼國外的大量交通樞紐都修在城裡呢?它們基本上遵循一個規則,就是往城市中心人多的地方扎。一是因為拉選票,人多的地方受益人群增加,會支持政府的行為。二是只有在城市最中心的位置才會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才能帶來土地增值,創造服務業就業機會。我們看到東京站的立體交通樞紐,就建在皇宮附近,新幹線、地鐵、公共交通分層集中在一個空間內。這種立體交通樞紐最大的特點,是每天百十萬人口流動的地方一定會產生巨額的商業價值。雖然我們有世界上具有領先地位的交通工具,但卻把站點建在城外,這就使得其應有功能因決策偏差等因素而被大大抵消。

  城市是組團發展還是分散發展

  文章指出,關於城市發展的形態,在國際上也是有規律的。我們很多城市的規劃選擇走組團式發展形態,都在倡導理想的城市發展形態。最典型的就是某城市新區,規劃了五個板塊。那麼,城市發展到底是走攤大餅式的擴張模式,還是走組團式的發展模式?

  事實上,從世界來看,沿著主城區、沿著邊界向外擴張是城市發展的基本規律。為什麼城市要沿邊界向外擴張?因為沿城市邊界向外擴張的時候,基礎設施最短,管道、路網最短,成本也最低。修路的時候,只要在原有路網的基礎上再向外延伸一點點,而服務業也會順著城市邊界向外發展。一般來說,城市是根據成本最低的經濟學規律發展的。

  什麼情況下才會出現衛星城呢?當城市擴大到一定規模後,城市半徑達到30公里以上的,才會呈現樹枝狀發展模式。比如東京,從核心區到30公里半徑處,再向外就不可能再走攤大餅的發展模式了,於是就沿著鐵路,發展形成了衛星城。而對於一座百十萬人口的城市,完全沒有必要發展衛星城。

  我們的城市官員會有這樣的體會:老城區建設和新城區建設的熱度是不同的。一方面老城區改造起來太難了,另一方面建新城區則要大規模拆遷,而拆遷的同時,管道、路網、就業都會發生變化。然而新城區建設的一個結果就是,老城區人不願意去新城區生活,新城區雖然好看、路寬,但生活不方便、沒有人氣。調查發現,新城區的就業網點甚至只有老城區的三分之一。因此,在城市擴張發展模式中,一定要抱團發展,沿著中心區向外擴張,而不能走分散的發展模式。廣州、深圳、北京、上海、天津都是在發展過程中主城區越大,人口集聚越多,服務業才能發展,未來輻射就越強。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