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智庫學者:如何看待中國周邊環境的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16-07-19 00:40:10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中評社 徐夢溪攝)
  中評社北京7月19日電(記者 徐夢溪)第九屆政治學與國際關系共同體年會昨日在京舉行,并召開“以中國周邊環境變化與應對策略”為主題的分論壇,探討中國周邊環境出現的問題,并對中國處理與周邊國家關系提出建議。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閻學通表示,中國周邊環境變化,并非由於美國挑撥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而是中國與周邊國家出現問題,被美國利用。有兩個原因導致中國周邊環境惡化。一是,在處理周邊環境時猶豫不決,不能確定周邊國家和美國何者更重要。二是,不清楚自身的實力,雖然其他國家與中國實力差距大,但同時中國與美國實力差距也很大。 

  閻學通指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國,有塑造周邊環境的能力,但中國現在并沒有能力向全世界分散精力,更應該注重如何提高面向周邊國家的外交信譽問題。“很多問題是行為體自身帶來的,不是外部造成的。”他說,國家周邊的環境變化是互動的,其中總有一方的影響力大於另一方,目前中國的行為對外部的影響,大於外部環境對中國的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高程表示,中國在塑造地區秩序,中國的優勢是在經濟領域,但中國對此存有幾個誤區。一是,認為經濟可以穩定中美關系,所以中國努力與美國進一步經濟捆綁。二是,認為可以通過經濟收買,讓美國的盟國中立。三是,認為可以通過“一帶一路”,減少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爭端。四是,認為要用經濟利益捆綁傳統友好國家和戰略協作夥伴。 

  高程認為,中國要把和周邊國家的政治和經濟關系分開看。在經濟和安全聯系上,沒有對周邊國家的安全保護,一帶一路在周邊推進舉步維艱。中國需要走出安全是壓倉石的路。 

  對於南海仲裁,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政治理論研究室主任徐進分析了中國的外交應對。他表示,從次序來看,我們的外交工作本應該在仲裁案結果出爐前進行,在結果出爐後,可以簡單發聲明,詢問仲裁案關系到的主要國家的態度,如果贊成仲裁則無需談判。“為什麼大部分工作在仲裁案後進行?可能因為我們不希望對菲律賓有強硬措施。” 

  關於薩德,徐進指出,韓國人認為,部署薩德是應付韓國國內情緒的辦法。而中國認為,這對中國國家安全是威脅。因此,部署薩德的問題是利益上的死結,不好解決。中國可能的應對辦法有,公開宣布增加核彈數量,或與俄羅斯合作采取軍事反制措施。對中國來說,薩德問題的現實影響不明顯,但潛在影響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