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新社會結構的生長點

http://www.CRNTT.com   2016-07-28 06:53:50  


 
  2、消費社會易導致拜金主義。

  中產化社會的來臨,會強烈地將消費轉變為一種符號。那種傳統社會塑造的看重消費品使用價值的時代將一去不複返。工業生產效率的提升,會長期使具有使用價值意義的商品處於相對過剩狀態,而使具有階層區隔意義的具有符號價值的商品處於相對短缺狀態。社會流行的時髦物會在媒體與上層社會的引導中縮短“生命”周期。這是中國社會處於買方社會後第一次迎來的商品過剩時代。越是後工業特征強烈的城市,就越易於將街道轉變為時裝秀,將夜色轉變為燈紅酒綠,將電視節目轉變為偶像劇。每次消費的升級,都將追隨“流行”的步伐。即使是鄉村的少女,也會穿上熱褲並將頭髮染成流行色。為滿足工人階層與農民階層對廉價商品的需求,製造商也會批量生產出標記了時髦的各類商品。於是,消費不再僅為滿足生存所需,而更強烈地顯示出身份之差異。

  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前衛的消費會轉化為公開的炫富,以顯示自己跟隨時髦的步伐或與眾不同的特例。所以,我們慣常看到的情況是:手機與穿戴設備縮短了更新換代的時間。在缺少文化引導的消費社會,商品拜物教、貨幣拜物教、資本拜物教等極易找到生發的土壤。上層階層的炫富與中產階層的品位,在將自己與工人階層、農民階層相區別的同時,也會拉開其與工人階層和農民階層的距離——這在某種程度上還可能會導致“社會的斷裂”。所以,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需要注意彌合階層之間的裂隙,並維持階層之間基本的團結。

  因此,物質的繁榮與人們對物質消費欲望的提升,需要有同一時代的哲學文化科學所指導。缺少文化導引的物質消費,很容易導致紙醉金迷。只有用文化去中和消費中永無止境的欲望,消費才能運行在秩序的軌道之中。

  3、中國已進入少子化時期。

  進入中產化時代之後,人口的生育模式就過渡到後工業社會。從世界各國的人口發展史可以看出,幾乎所有跨入中產化社會的國家,都伴隨著生育率的快速降低。所以,一個國家或地區,其為控制生育而出台的措施,易於生效。但其為鼓勵生育而出台的激勵政策,卻很難立竿見影。在有些國家,甚至於出台了很多刺激措施,也收效甚微。

  為避免可能發生的低生育陷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單獨二孩”政策,但改革紅利沒有釋放出預期效果。於是,2015年10月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又打開了“全面二孩”的政策窗口,根據該次會議的建議,中國在“十三五”時期會“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可即使生育政策發生了改革,從長期趨勢看,少子化的趨勢也將不可避免。因為後工業化社會會完全改變人們的家庭觀念、婚姻觀念和生育觀念。後工業社會的來臨,將在本質上改變中國人的生育觀念。即使在農村地區,也會從養兒防老轉變為社會養老與自我養老的結合。在中國從工業社會轉變為後工業社會的過程中,居家養老中的“夫妻互養”會成為主要養老模式,在喪偶之後也會堅持“自我養老”的模式。只有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在生活不能自理時,才會依靠子女養老和機構養老。

  現在存在的年輕老人(60歲左右退休的子女)贍養老年老人(85歲以上的老年父母)的模式,會在退休年齡逐步推遲過程中逐漸消退。後工業社會特征的強化,必將改變體力勞動盛行時期那種按退休年齡規模化退休的模式,勞動者不得不在退休後繼續再就業。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