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從岡比亞政局看非洲“非漠視原則”

http://www.CRNTT.com   2017-03-03 00:13:09  


  中評社北京3月3日電(評論員 樂國平)新年之際,非洲小國岡比亞政局頗不平靜。在該國最近舉行的總統大選中,反對黨候選人巴羅擊敗了執政的總統賈梅。開始賈梅承認敗選,但隨後因為畏懼其任內貪腐問題會被追究,而不再承認大選結果,岡比亞頓時人心惶惶。關鍵時刻,以塞內加爾、尼日利亞為首的西非多國部隊開進了軍事力量薄弱的岡比亞,並對賈梅進行了勸誡,在胡蘿蔔加大棒的作用下,賈梅最終交出權力,流亡海外,巴羅順利成為岡比亞新一任總統。

  岡比亞政局恢復正常,民眾安全得以保障,是該國乃至非洲政治發展的喜事。但是,非洲多國軍事力量干涉岡比亞政治的行動,還是不禁綳緊人們對於“不干涉他國內政原則”的敏感神經。長久以來,“干涉他國內政”總是與霸權主義緊密相連,非洲是霸權主義的受害者,按道理會對政治干涉行為較為抵觸。但事實正好相反,如今的非洲國際關係中,調解、甚至干涉別國政治的行為越發普遍。甚至於非洲最重要的國際組織——非洲聯盟,在其憲章中明確規定:非盟有權“干涉戰爭罪行、種族滅絕罪行和反人類罪行”,“非盟成員國為了恢復國內和平與安全有權請求聯盟進行干涉的權利。”這一被稱作“非漠視原則”(Principle of non-indifference)的國際準則,幾乎成為非盟與其他發展中國家聯盟之間的最大不同。

  事實上,非洲國家在冷戰期間也是反對干涉別國內政的,非盟的前身——非洲統一組織在運作時,也一直將不干涉他國內政、反對霸權主義作為原則。但冷戰結束後,列強無心再對非洲國家進行普遍扶持與爭奪,非洲多國政局立即陷入混亂。特別是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的爆發,使世界大國和非盟等地區組織在其中的“漠視”,與“不作為”成為輿論的眾矢之的。世界大國對於貧窮遙遠的小國盧旺達不感興趣,所以沒有採取行動阻止大屠殺的爆發,道理自不用說,但非盟作為非洲大陸的首要國際組織,對於本地區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以“不干涉內政”為理由予以“漠視”,受到了廣泛批評。因而,盧旺達大屠殺成為非盟等地區組織改變以往原則,開始介入成員國內政的重要事件。此後,非洲的國際社會對於塞拉利昂、索馬里等地進行了軍事介入,還在“阿拉伯之春”時致力於介入利比亞事務,如今非洲聯盟和西非國家共同體對岡比亞、馬里等國的干涉,都是由盧旺達事件後教訓的吸取發展而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