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深度專訪:林錦昌談文化總會的角色

http://www.CRNTT.com   2017-05-04 00:09:49  


林錦昌接受中評社專訪。左起台灣中評社主任記者黃筱筠、林錦昌、台灣中評社總編輯林淑玲、台灣中評社記者張峩寧。(中評社 黃筱筠攝)
 
  不過,我還是必須強調,文化總會扮演的是協同、挹助的角色,主角還是民間的文化活力和文化團體。文化工作是持續的累積,我們不會好高騖遠,希望一步一步、點點滴滴,在有限的資源下把工作做好。

  中評社問:我們比較關心的是,中華文化總會在當前兩岸形勢相對緊張的情況下,一如過去也承載兩岸文化交流的角色,文化總會的負責人均剛上任,是否已有規劃比較具體的兩岸交流項目?主要方向是什麼? 

  答:1966年,中國大陸推行“文化大革命”,隔年台灣發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兩岸在“漢賊不兩立”的政治爭鬥之下,也在爭文化的“正統”。這一段歷史,是文化總會成立的時代背景,歷經半個世紀,兩岸各自在政治、經濟、社會發展都有很大的改變。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執政的國民黨以文化做為內部統治和國共鬥爭的工具,不僅侷限甚至壓制文化的自由生長。我們這個世代,許多人在國、高中時期都有過偷偷摸摸讀魯迅、艾青、曹禹的成長經驗,閱讀馬克思相關書籍更是一種禁忌。反觀現在的中國大陸,雖然言論、出版、新聞、網路仍在嚴密的控制之下,過去半個多世紀,兩岸之間文化的自然流通與相互影響從來都是無法完全禁絕的。即使面對政治的森嚴鐵柵,文化的力量就像風,仍能柔軟側身而過。

  時至今日,兩岸各個層面的交流如此頻繁,沒有理由再以政治的框架侷限正常的文化交流。就像蔡英文會長一再重申的,“兩岸不應該走回對抗的老路”。我們也注意到大陸台聯會長汪毅夫先生在文化總會交接之後的相關談話,如果彼此能夠多一點善意的理解,相信兩岸文化持續的交流應該可以正面期待。

  文化交流的項目很多,從學術研討、藝文展演、文創產業、影音出版、文化人士及團體的相互往來等等。兩岸民間文化交流一直都存在,儘管台灣歷經三次政黨輪替,這些年大陸文化各界來台可以說完全沒有障礙,這就是台灣對於文化主體的自信,希望這樣的開闊態度能夠有雙方共同來維持,不要在兩岸文化交流設下不必要的政治障礙。

  除了雙向交流,兩岸也有許多可以協力合作的文化項目,例如過去文化總會結合兩岸學者之力,編纂《中華語文大辭典》,完成“中華語文知識庫”的網站建置,這個年度我們也編列預算要進一步優化網路使用介面,不管是繁體簡體未來的查詢應用都會更加便利,讓所有華文使用者都能受惠。此外,包括台北與上海“雙城論壇”的城市交流模式,文化交流也是其中的重點項目,今年台北燈節獲得市民肯定讚賞,上海也設置燈區一起共襄盛舉,這些都是很好的合作交流,未來文化總會也會協助擴大參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