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鄭劍:參加中華民族抗戰史學術研討會的感想

http://www.CRNTT.com   2017-07-08 00:16:49  


鄭劍
  中評社北京7月8日電(作者 鄭劍)這是一個在特殊的時刻、特殊的地點舉行的特殊的會議,不是一個學術研討會那麼簡單,恐怕要載入兩岸關係史。說特殊,是因為時值全面抗戰爆發80周年、創造了兩岸退役將領參加的該課題會議規模之最、與會者分量很重且在海峽兩岸有重要影響。尤其是參加過抗戰的老兵,這是彌足珍貴的民族之寶。同時,特殊性還在於,當前兩岸關係再一次走到了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處於特殊的時刻,特點為變數增加、和平的問題上升了。

  來自台灣的與會者尤其是退役將領、軍工教人士冒著巨大的壓力和風險來的,勇氣可嘉。這應當給予的真誠的敬意。他們之所以毅然決然而來,不怕回去後遭到打擊報復,是因為在他們身上仍然洋溢著抗戰時期民族先輩們的激情、熱血和勇氣,這是“少年中國”之元氣,抵禦外侮、振興中華的民族精神永不凋零。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孟子的浩然之氣、蘇格拉底的舍生而就義。他們過來本身,就是對兩岸關係、民族復興的一種歷史性推動。正如方祖岐將軍所言,兩岸一起寫出來的歷史會更加完整,更有啟示和教育作用。

  國共合則民族興。這是一個鐵律。回顧歷史,國共兩黨因意識形態對立而分,因民族利益一致而聚。抗日戰爭就是聚的範例。那時雙方實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共產黨的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與國民黨的部隊戴一樣的帽徽、穿一樣的衣服、用一樣的番號、打一樣的敵人。這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意識形態本身不是目的,國共雙方選擇不同的政治意識形態,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國家繁榮強大;雙方意識形態之爭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線圖”之爭,不應是狹隘的局部利益之耗。今天中國既然已經走在了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上,國共雙方就沒有理由再起可動搖雙方關係基礎的爭議。這是偉大的抗日戰爭給我們的重要啟示。正如郝柏村將軍講的,這是我們共同的光榮,要把這個光榮傳到炎黃子孫的世世代代,直到永遠。

  從大歷史看,國共兩黨及其打交道的歷史代表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主流。這個自信要堅定。兩岸兩軍亦如此。一部國共兩軍史,也是半部中國現代史。曾幾何時,有別於國共的政治勢力也有其他的救國主張,但都沒有成功。誰站在民族整體利益之上、歷史潮流之中,誰就會躋身歷史主流。包括1949年以後,國共兩黨儘管有鬥爭、兩岸兩軍有戰爭,但雙方在中華民族立場、中國國家強盛的根本目標上沒有分歧。我們的分歧不是未來統一與否,而應是何時統一、以方式統一。今後,只要國民黨、對岸的軍隊堅持這樣一種民族的、國家的立場,國共關係仍將是兩岸關係的主流。換言之,主張“台獨”的民進黨終究是兩岸關係的支流,是歷史暫時現象,“其興業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我們與主張“台獨”的政黨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正如中國共產黨當年不可能與汪精衛之流談妥協一樣!當然,如果這樣的政黨改弦更張、正確轉型,那就另當別論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